[1] |
柳絮, 王坚, 李文.
集成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结构振动时频提取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11): 1686-1692.
doi: 10.13203/j.whugis20200646
|
[2] |
郭飞霄, 孙中苗, 翟振和, 肖云.
利用多源重力观测数据反演渤海湾地区构造应力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 136-14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43
|
[3] |
樊子德, 李佳霖, 邓敏.
顾及多因素影响的自适应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6): 842-84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58
|
[4] |
许才军, 尹智.
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应变场研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0): 1135-1146.
|
[5] |
丁开华, 许才军, 邹蓉, 胡友健.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22-827.
|
[6] |
祁春燕, 邱国庆, 张海荣.
底板突水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53-156,247.
|
[7] |
张希, 唐红涛, 贾鹏, 巩守文.
跨断层形变的慢时变结构分析与异常识别初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10-715.
|
[8] |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30-834.
|
[9] |
钟业勋, 胡宝清, 乔俊军.
多因素评价体系的模糊聚类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752-755.
|
[10] |
李子阳, 郭丽, 顾冲时.
大坝监测资料的时变Kalman预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8): 991-995.
|
[11] |
陈玉敏, 龚健雅.
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因素道路网权值确定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28-931.
|
[12] |
汪孔政.
时变参数PGM(1,1)变形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56-459.
|
[13] |
毋河海.
基于多叉树结构的曲线综合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479-483.
|
[14] |
王涛, 毋河海.
顾及多因素的面状目标多层次骨架线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33-536.
|
[15] |
孟令奎, 赵春宇, 林志勇, 黄长青.
基于地理事件时变序列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02-207.
|
[16] |
管昌生, 韩光东.
抗震结构时变抗力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3): 273-276.
|
[17] |
徐贵章.
变截面高耸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与计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4): 408-413.
|
[18] |
赵少荣.
多断层和障碍体作用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2): 55-62.
|
[19] |
陈军, 孙玉国.
基于GIS的城市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8, 13(4): 99-104.
|
[20] |
雷雨, 赵丹宁.
附有时变参数的周期项模型在极移预报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