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振洪, 李鹏, 丁咚, 王厚杰.
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27-1942.
doi: 10.13203/j.whugis20180295
|
[2] |
董玉森, ChangHsing-Chung, 张奎, 马娇, 汪舒, 孙攀.
CryoSat-2 SARIn数据干涉处理及DEM获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03-80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68
|
[3] |
肖峰, 李斐, 张胜凯, 袁乐先, 朱婷婷.
联合CryoSat-2测高数据和地面高程数据建立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DEM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417-142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11
|
[4] |
杨海, 王船海, 马腾飞, 郭伟建.
方差-尺度规律在DEM插值方法评价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2): 1605-161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64
|
[5] |
张胜凯, 肖峰, 李斐, 鄂栋臣, 程晓.
基于CryoSat-2测高数据的南极局部地区DEM的建立与精度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1): 1434-143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74
|
[6] |
王玉着, 刘修国, 张唯.
并行化多流向策略的栅格河网提取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2): 1646-1652,168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45
|
[7] |
张锦明, 游雄, 万刚.
径向基函数算法中插值参数对DEM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608-612.
|
[8] |
陈楠.
DEM分辨率变化对坡度误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94-598.
|
[9] |
胡海, 游涟, 胡鹏, 彭会琨.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82-85.
|
[10] |
陈楠, 王钦敏.
基于地形因子信息量的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的选择——以黄土高原的研究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92-695.
|
[11] |
胡鹏, 高俊.
数字高程模型的数字综合原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40-942.
|
[12] |
胡鹏, 白轶多, 胡海.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中的高程序同构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52-357.
|
[13] |
刘水强, 陈继业, 朱鸿鹏.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伪装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6): 652-655.
|
[14] |
陈楚江, 王丽园, 朱庆.
多源多时相数据空间分析及其在西藏墨脱地区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60-263.
|
[15] |
白建军, 赵学胜, 陈军.
基于椭球面三角格网的数字高程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383-387.
|
[16] |
杨杰, 廖明生, 江万寿, 杨文.
从单幅雷达影像提取地面高程信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37-541.
|
[17] |
朱庆, 李志林, 龚健雅, 眭海刚.
论我国“1:1万数字高程模型的更新与建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29-133.
|
[18] |
李德仁, 龚健雅, 朱欣焰, 梁宜希.
我国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设计思想与技术路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297-303.
|
[19] |
王桥, 龙毅, 秦建荣.
DEM数据内插的分形方法及其试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59-162.
|
[20] |
邱卫宁.
根据等高线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4, 19(3): 199-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