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仁忠, 林浩嘉, 贺彪, 赵志刚.
面向智慧城市的GIS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2): 1829-183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536
|
[2] |
眭海刚, 刘超贤, 刘俊怡, 郑晓翠, 李海峰, 于树海, 李器宇.
典型自然灾害遥感快速应急响应的思考与实践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8): 1137-114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065
|
[3] |
胡圣武, 王育红.
基于事件树和模糊理论的GIS动态地质灾害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7): 983-989.
doi: 10.13203/j.whugis20130473
|
[4] |
李清泉, 李德仁.
大数据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41-64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50
|
[5] |
农宇, 王坤, 杜清运.
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43-746.
|
[6] |
徐敬海, 徐徐, 聂高众, 胡诚诚.
基于GIS的地震应急态势标绘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66-70.
|
[7] |
王春, 刘学军, 汤国安, 陶旸.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46-149.
|
[8] |
孙敏, 赵学胜, 赵仁亮.
Global GIS及其关键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41-45.
|
[9] |
曹丽琴, 张良培, 李平湘, 黄微.
城市下垫面覆盖类型变化对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29-1232.
|
[10] |
黄丽娜, 郑斌, 吴志华, 费立凡.
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的动态归属及可视化表达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26-429.
|
[11] |
石旭, 边馥苓.
面向AHCI的GIS人机接口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24-927.
|
[12] |
李清泉, 李汉武, 谢智颖, 徐迪红.
面向动态路径选择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6): 519-522.
|
[13] |
汤仲安, 王新洲, 纪现华.
矢量GIS平面随机线元误差模型建模机理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1): 968-972.
|
[14] |
刘学锋, 孟令奎, 赵春宇.
基于DEM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运移路径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4): 371-375.
|
[15] |
刘学锋, 孟令奎, 赵春宇, 黄长青.
基于GIS的盆地古构造重建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197-201,207.
|
[16] |
张山山, 杨宗亮.
一种面向GIS的时空索引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51-54.
|
[17] |
余洁, 边馥苓, 胡炳清.
基于GIS和SD方法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8-24.
|
[18] |
眭海刚, 朱庆, 龚健雅.
基于DEM及GIS的最佳位置的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38-141.
|
[19] |
孔金玲.
基于GIS技术的公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3): 213-215,220.
|
[20] |
朱庆.
三维动态交互式可视化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表示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24-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