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洋, 许才军, 温扬茂, 李志才.
杂多Mw 5.9级地震断层滑动的InSAR反演及边界元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1): 1678-1686.
doi: 10.13203/j.whugis20190368
|
[2] |
孙文川, 暴景阳, 金绍华, 肖付民, 崔杨.
多波束海底地形畸变校正与声速剖面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3): 349-35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42
|
[3] |
徐克科, 伍吉仓, 雷伟伟.
基于GNSS观测网络的断层滑移时空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391-1397.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00
|
[4] |
许才军, 邓长勇, 周力璇.
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的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37-4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00
|
[5] |
徐克科, 伍吉仓, 王 成.
利用gnss位移时空序列进行断层无震蠕滑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47-1252.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40347
|
[6] |
李志才, 许才军, 张鹏, 温扬茂.
顾及地壳粘弹性结构的地震断层震后形变反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77-1481.
|
[7] |
李志才, 张鹏, 温扬茂, 廖瑛.
利用GPS和海底基准点观测形变反演日本大地震(Mw 9.0)同震断层滑动分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40-43.
|
[8] |
李伦, 吴雄斌, 徐兴安, 刘斌.
高频地波雷达风速反演经验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9): 1096-1099.
|
[9] |
温扬茂, 许才军, 刘洋, 何平.
利用断层自动剖分技术的2008年青海大柴旦Mw6.3级地震InSAR反演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4): 458-462.
|
[10] |
杨少敏, 聂兆生, 贾志革, 彭懋磊.
GPS解算的日本Mw9.0级地震的远场同震地表位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36-1339.
|
[11] |
麻金继, 乔延利, 杨世植, 崔执凤.
利用MODIS图像反演海岸带气溶胶光学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842-846.
|
[12] |
范磊, 符养, 杜晓勇, 李黄.
雾灵山山基掩星观测反演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 89-92.
|
[13] |
陈永奇, 伍吉仓.
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61-966.
|
[14] |
李志才, 许才军, 赵少荣, 温扬茂.
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03-208.
|
[15] |
许才军, 李志才.
轮回搜索-贝叶斯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58-662.
|
[16] |
徐晓华, 李征航, 罗佳.
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折射角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5): 589-592.
|
[17] |
伍吉仓, 许才军.
利用GPS资料反演华北块体运动的负位错模型参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4): 352-357.
|
[18] |
许才军, 张德涵.
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若干问题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3): 251-256.
|
[19] |
赵少荣.
多断层和障碍体作用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3, 18(2): 55-62.
|
[20] |
赵少荣, 於宗俦, 陶本藻, 于正林.
断层区域的GPS监测点布设及其探测效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4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