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浩, 王广军, 谈明洪.
咸海面积萎缩对区域地表温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7): 1113-1121.
doi: 10.13203/j.whugis20200165
|
[2] |
谢衍新, 吴小成, 胡雄.
利用一维变分同化方法从地基GPS相位延迟中获取大气折射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7): 1042-104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38
|
[3] |
姚宜斌, 郭健健, 张豹, 胡羽丰.
湿延迟与可降水量转换系数的全球经验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 45-5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85
|
[4] |
张双成, 张鹏飞, 张勤, 叶世榕.
顾及抗差方差分量的地基GPS层析水汽空间分布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2): 144-147.
|
[5] |
李德仁, 眭海刚, 单杰.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05-512.
|
[6] |
邹友峰, 王勇, 闻德保, 苏幼坡.
利用不同气候类型的GPS可降水量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73-576.
|
[7] |
李伟强, 杨东凯, 李明里, 张其善.
面向遥感的GNSS反射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及实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204-1208.
|
[8] |
李国平, 陈娇娜, 郝丽萍.
基于GPS-PWV的不同云系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384-388.
|
[9] |
徐韶光, 熊永良, 刘宁, 黄丁发.
利用地基GPS获取实时可降水量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07-411.
|
[10] |
黄声享, 杨保岑, 游新鹏.
GPS动态几何监测系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072-1075.
|
[11] |
杜晓, 王世新, 周艺, 魏华.
一种新的基于MODIS的地表含水量模型构造与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3): 205-207.
|
[12] |
王勇, 柳林涛, 肖建华, 许厚泽.
武汉地区GPS气象网试验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35-438.
|
[13] |
王贵文, 王泽民, 杨剑.
地基GPS准实时反演三峡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761-763.
|
[14] |
钟燕飞1 张良培1 龚健雅1 李平湘1.
基于资源限制性人工免疫系统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47-50.
|
[15] |
林宗坚, 张永红.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信息量及不确定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569-572.
|
[16] |
李国平, 黄丁发, 刘碧全.
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试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2): 1086-1089.
|
[17] |
李德仁, 陈小明, 郭丙轩, 仲思东.
车载GPS道路信息采集和更新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95-99.
|
[18] |
马飞.
数学形态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87-187.
|
[19] |
程涛, 李德仁, 舒宁.
草场资源遥感调查专家系统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4): 41-47.
|
[20] |
蓝运超, 杨仁.
城市系统规划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1): 8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