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慧慧, 高美玲, 李振洪, 胡羽丰.
多源地表温度估算近地表气温的精度对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41
|
[2] |
赵英豪, 周乐韬, 冯威, 姜中山, 罗晨曦.
GPS接收机硬件延迟时变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212-1219.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37
|
[3] |
王鹏新, 冯明悦, 梅树立, 李俐, 张树誉, 景毅刚.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多尺度特性分析与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6): 915-92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05
|
[4] |
向天烛, 高熔溶, 闫利, 徐振亮.
一种顾及区域特征差异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11-917.
doi: 10.13203/j.whugis20141007
|
[5] |
徐剑波, 肖志峰, 钟林忆, 蔡德楠, 钟德福, 朱晓强.
HJ-1B热红外LST反演及利用偏微分对其误差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1): 1505-151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75
|
[6] |
种衍文, 王泽文, 陈蓉, 王莹莹.
一种多特征自适应融合的粒子滤波红外目标跟踪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598-60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85
|
[7] |
柳聪亮, Zhang Kefeiz, 谭志祥, 孙越强, 白伟华.
电离层干扰对GPS掩星弯曲角和温度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1): 1334-1339.
|
[8] |
杨露菁, 郝威, 王德石.
基于静态模型的多视角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26-30.
|
[9] |
陈炳文, 王文伟, 秦前清.
利用主成分背景抑制的红外目标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25-928.
|
[10] |
王鹏, 吕高杰, 龚俊斌, 田金文.
一种复杂海天背景下的红外舰船目标自动检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38-1441.
|
[11] |
徐涵秋, 张铁军, 李春华.
ASTER与Landsat ETM~+热红外传感器数据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36-940.
|
[12] |
王飞, 邓向瑞, 李广云, 范百兴.
陀螺经纬仪的仪器常数随温度漂移规律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89-292.
|
[13] |
邓敏, 陈杰, 李志林.
计算地图线目标分形维数的缓冲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45-747.
|
[14] |
赵强, 杨世植, 乔延利, 麻金继.
利用MODIS红外资料反演大气参数以及表层温度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00-403.
|
[15] |
陈振学, 汪国有, 马于涛, 张磊.
基于均值反差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6): 560-563.
|
[16] |
杨贵军, 柳钦火, 刘强, 顾行发.
基于遗传自组织神经元网络的可见光与热红外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786-790.
|
[17] |
李雯静, 毋河海.
地图目标在制图综合中的分形衰减机理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09-312.
|
[18] |
鄂栋臣, 陈刚.
基于ETM~+热红外影像的南极云区与地面冰雪区的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 913-916.
|
[19] |
蔡金华, 龙毅, 毋河海, 陈丹.
基于反S数学模型的地图目标分形无标度区自动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49-253.
|
[20] |
张继贤, 李德仁.
影像纹理的多标度分形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5, 20(2): 10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