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冠旭, 刘杨, 李梦昊, 张林虎, 刘焱雄, 刘经南.
GNSS‐声学海底定位的声速误差处理方法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349-1363.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99
|
[2] |
余婷婷, 董有福.
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校正ASTER GDEM高程误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7): 1098-1105.
doi: 10.13203/j.whugis20190245
|
[3] |
王嘉琛, 刘根友, 郭爱智, 陈润静.
相对定位双差模型中的天线相位缠绕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 38-45, 104.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12
|
[4] |
郭磊, 王甫红, 桑吉章, 张万威.
一种新的利用历元间位置变化量约束的GNSS导航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 21-27.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62
|
[5] |
张泉, 杨勤科, 程洁, 王春梅.
中国地区3"SRTM高程误差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5): 684-69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47
|
[6] |
黎蕾蕾, 孙红星, 李德仁, 任春华, 胡宁, 丁学文.
车载移动测量中定位定姿系统误差校正与补偿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9): 1245-125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46
|
[7] |
王甫红, 龚学文, 刘万科.
顾及广播星历误差分离吸收的分米级星载gps实时定轨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30-1236.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30682
|
[8] |
黄青青, 赵鸿志, 杨健.
环境星宽覆盖特征CCD影像几何定位及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2): 1425-1429.
|
[9] |
匡翠林, 金蕾.
精密单点定位的高阶电离层误差改正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888-891.
|
[10] |
吴艳兰, 胡海, 胡鹏, 庞小平.
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及其评价的问题综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68-574.
|
[11] |
易重海, 朱建军, 陈永奇, 戴吾蛟.
顾及卫星钟差插值误差的GPS精密单点定位观测值随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65-1168.
|
[12] |
王耀革, 朱长青, 王志伟.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整体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67-1470.
|
[13] |
林雪原.
一种双星定位系统的定位解算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64-567.
|
[14] |
姜卫平, 邹璇.
精密GPS定位中大气模型误差的研究与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06-1109.
|
[15] |
林雪原, 孟祥伟, 何友.
双星定位/SINS组合系统的滤波方法及一致性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4): 301-303.
|
[16] |
林雪原, 何友, 张力.
高程误差对双星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39-1043.
|
[17] |
林雪原, 刘建业, 汪叔华.
RDSS/SINS组合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10-213.
|
[18] |
刘少创, 尤红建, 刘彤, 李树楷.
机载激光测距-扫描成像制图系统的定位原理与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24-128.
|
[19] |
李德仁, 彭美云, 张菊清.
估计GIS中面要素定位误差的精度指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2): 134-138,144.
|
[20] |
陈永奇.
GPS相对定位中系统误差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2):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