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党亚民, 程传录, 杨强, 蒋光伟, 孙洋洋.
珠峰及周边地区强震影响垂直形变特征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26-35.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45
|
[2] |
江在森, 邵志刚, 刘晓霞, 邹镇宇, 武艳强.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过程关联的地壳形变及孕震晚期逼近发震过程识别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6): 807-819.
doi: 10.13203/j.whugis20220204
|
[3] |
章传银, 王伟, 甘卫军, 李辉, 张庆涛.
利用CORS站网监测三峡地区环境负荷引起的地壳形变与重力场时空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287-1294.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19
|
[4] |
王伟, 章传银, 杨强, 邹正波, 朱锦杰, 康胜军.
大气负荷对区域地壳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302-1308.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92
|
[5] |
敖萌, 张勤, 赵超英, 刘广全.
改进的CR-InSAR技术用于四川甲居滑坡形变监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377-38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97
|
[6] |
许才军, 周力璇, 尹智.
2013年Ms 7.0级中国芦山地震断层曲面模型的构建及其滑动分布的大地测量反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65-1672.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40
|
[7] |
李鹏, 李振洪, 李陶, 施闯, 刘经南.
宽幅InSAR大地测量学与大尺度形变监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195-1202.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87
|
[8] |
王帅, 张永志, 姜永涛, 刘宁.
断层三维转动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空间分布特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704-710.
doi: 10.13203/j.whugis20130837
|
[9] |
何平, 许才军, 乔学军, 李陶.
鲜水河与龙门山断层CR布设与识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306-309.
|
[10] |
邢学敏, 朱建军, 汪长城, 易恒.
一种新的CR点目标识别方法及其在公路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699-703.
|
[11] |
黄声享, 叶晓明, 沈凤娇.
视距非对称式水准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798-800.
|
[12] |
陈永奇, 伍吉仓.
利用GPS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理论与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1): 961-966.
|
[13] |
刘根友, 朱耀仲, 许厚泽, 张为民.
GPS监测中国沿海验潮站垂直运动观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12): 1044-1047.
|
[14] |
吴云, 申重阳, 周硕愚, 敬少群.
基于边界元的非连续(块体系统)形变反分析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3): 345-350.
|
[15] |
党亚民, 陈俊勇, 张燕平.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133-136.
|
[16] |
许才军, 董立祥, 李志才.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471-475.
|
[17] |
陶本藻, 杜方.
多面函数法研究鲜水河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1, 16(3): 12-21.
|
[18] |
潘正风, 花向红.
用精密水准对激光准直垂直方向施加改正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12-18.
|
[19] |
冯延明.
水准测量往返测较差方差之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7, 12(4): 20-27.
|
[20] |
易法楷.
限差内水准测量成果异常的判别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86, 11(4): 5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