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斌, 张艳.
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的GIS空间分析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6): 866-874.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95
|
[2] |
李延, 王大魁, 耿晶, 王树良.
数据质量聚类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53-15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60
|
[3] |
舒红, 史文中.
浅谈测量平差到空间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理论延伸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79-1985, 1993.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39
|
[4] |
单杰, 秦昆, 黄长青, 胡翔云, 余洋, 胡庆武, 林志勇, 陈江平, 贾涛.
众源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4): 390-396.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33
|
[5] |
张晓祥.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655-65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143
|
[6] |
史文中, 陈江平, 詹庆明, 舒红.
可靠性空间分析初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883-887.
|
[7] |
王海军, 邓羽, 李文浩, 宋辞.
遗传算法在城镇土地定级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240-243.
|
[8] |
王树良, 邹珊珊, 操保华, 谢媛.
利用数据场的表情脸识别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738-742.
|
[9] |
王海军, 邓羽, 王丽, 关兴良.
基于数据场的C均值聚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626-629.
|
[10] |
韩元利, 王海军, 夏文芳.
基于k阶数据场的城镇土地定级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70-373.
|
[11] |
樊雅婷, 杨建宇, 朱德海, 王彦集.
基于阈值的城镇土地定级距离衰减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77-280.
|
[12] |
万江波, 祝国瑞, 彭秋苟.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的研究及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55-358.
|
[13] |
唐旭, 刘耀林, 汪普查.
城市地价动态变化监测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6): 517-520,524.
|
[14] |
雷蓉, 章牧, 郭永梅.
内插地价监测点进行土地级别调整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37-939.
|
[15] |
陈军, 赵仁亮, 乔朝飞.
基于Voronoi图的GIS空间分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32-37.
|
[16] |
刘宇, 曲波, 朱仲英, 尤晋元.
一种土地使用模糊空间决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2): 208-211.
|
[17] |
葛咏, 潘正风, 邢细涛.
施工总图空间数据结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78-182.
|
[18] |
刘耀林, 范延平, 唐旭.
最短路径方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10-515,557.
|
[19] |
王新洲, 王树良.
模糊综合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7, 22(1): 42-46.
|
[20] |
马飞, 李德仁.
数学形态学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1): 41-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