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飞龙, 程承旗, 陈波, 褚福林.
基于剖分网格的多源资源环境数据统一检索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43-94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41
|
[2] |
何亚文, 魏海涛, 杜云艳.
基于云计算的海洋环境数据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10): 1307-1312.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66
|
[3] |
李德仁, 眭海刚, 单杰.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05-512.
|
[4] |
孙庆辉, 王家耀, 钟大伟, 李少梅.
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44-347.
|
[5] |
王家耀, 孙庆辉, 吴明光, 成毅.
面向智能空间信息服务的网格GIS节点构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 1-6.
|
[6] |
章汉武, 桂志鹏, 吴华意.
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33-536.
|
[7] |
徐开明, 吴华意, 龚健雅.
基于多级异构空间数据库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4): 402-404.
|
[8] |
马洪超, 徐宏根, 狄黎平, 邬建伟.
论地球空间网格环境下的遥感产品虚拟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08-811.
|
[9] |
孟令奎, 吴沉寒, 周新忠.
一种面向角色任务分解的网格三维GIS处理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10-914.
|
[10] |
李德仁, 彭明军.
城市空间信息规则网格与不规则网格的数据转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2): 95-99.
|
[11] |
龚建华, 林珲.
面向地理环境主体GIS初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04-708.
|
[12] |
李德仁, 易华蓉, 江志军.
论网格技术及其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9): 757-761.
|
[13] |
崔巍, 李德仁.
基于本体与LDAP的空间信息网格资源管理机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6): 549-552.
|
[14] |
袁修孝, 付迎春, 张过, 付建红.
多级空间信息网格间的平面坐标变换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10-114.
|
[15] |
王方雄1, 边馥苓1.
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原子服务互操作与集成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2): 182-186.
|
[16] |
高劲松, 张文, 关泽群, 邓世军.
基于虚拟SAN的网格GIS数据存储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3): 214-217.
|
[17] |
于雷易.
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2): 153-156.
|
[18] |
李德仁, 崔巍.
空间信息语义网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847-851.
|
[19] |
李德仁, 朱欣焰, 龚健雅.
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42-650.
|
[20] |
吴虹.
t-GIS与环境动力学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6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