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元维, 王明威, 高贤君, 李熙, 张佳华.
改进Wallis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阴影自动补偿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3): 318-325.
doi: 10.13203/j.whugis20190032
|
[2] |
王志盼, 沈彦, 王亮, 张清凌, 尤淑撑.
单类分类框架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610-1618.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85
|
[3] |
张春森, 胡艳, 于振, 崔卫红, 吴蓉蓉.
全连接条件随机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状地物交互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594-1601.
doi: 10.13203/j.whugis20190137
|
[4] |
曹闻, 李润生.
利用可变形部件模型检测遥感影像道路交叉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3): 413-419.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03
|
[5] |
陈铁桥, 柳稼航, 朱锋, 王一豪, 刘佳, 陈杰.
适用于遥感分类的多邻域粗糙集加权特征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2): 311-31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90
|
[6] |
邵振峰, 张源, 黄昕, 朱秀丽, 吴亮, 万波.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2 m不透水面一张图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1909-1915.
doi: 10.13203/j.whugis20180196
|
[7] |
高贤君, 郑学冬, 沈大江, 杨元维, 张佳华.
城郊高分影像中利用阴影的建筑物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0): 1350-135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766
|
[8] |
陈光, 眭海刚, 涂继辉, 宋志娜.
基于P-N学习的高分遥感影像道路半自动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775-781.
doi: 10.13203/j.whugis20140999
|
[9] |
余洁, 余峰, 张晶, 刘振宇.
结合区域生长与道路基元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761-764.
|
[10] |
陈洪, 陶超, 邹峥嵘, 于菲菲.
一种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区提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63-1067.
|
[11] |
闫利, 赵展, 聂倩, 姚尧.
利用规则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36-639.
|
[12] |
吴军, 何广静, 杨海生.
一种引入傅立叶-梅林-仿射两级变换的影像区域匹配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537-541.
|
[13] |
孟樊, 方圣辉.
利用模板匹配和BSnake算法准自动提取遥感影像面状道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39-42.
|
[14] |
余长慧, 易尧华.
利用MRF方法的高分辨率影像道路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44-547.
|
[15] |
任娜, 朱长青, 王志伟.
抗几何攻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半盲水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29-332.
|
[16] |
李晓峰, 张弛, 潘欣, 那晓东.
贝特朗曲线性质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边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9): 1079-1081.
|
[17] |
穆超, 余洁, 许磊, 郭培煌.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DSM建筑物点的提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14-417.
|
[18] |
万幼川, 黄俊.
几何和图论特征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794-798.
|
[19] |
程曦冉, 张剑清, 张祖勋.
航空影像多直角平顶房屋的半自动提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97-1100.
|
[20] |
苏俊英, 曹辉, 张剑清.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居民地半自动提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91-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