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顾国华, 王武星.
GPS测得的2018年夏威夷6.9级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191-1197, 120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63
|
[2] |
张睿, 杨元喜, 张勤, 黄观文, 王乐, 燕兴元, 瞿伟.
BDS/GPS联合定轨的贡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600-60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81
|
[3] |
瞿伟, 王运生, 徐超, 张勤, 王庆良.
渭河盆地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2): 1749-1755.
doi: 10.13203/j.whugis20150574
|
[4] |
瞿伟, 王运生, 徐超, 张勤, 王庆良.
渭河盆地深大断裂处构造应力特征及其活动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6): 825-83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744
|
[5] |
姚宜斌, 刘强, 江国焰, 张良.
华北地区应变率及其精度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317-132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01
|
[6] |
丁开华, 许才军, 邹蓉, 胡友健.
利用GPS分析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运动与应变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7): 822-827.
|
[7] |
蔡华, 孙汉荣, 赵齐乐, 李鹏.
GPS测定的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的中国大陆地区同震位移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8): 953-955.
|
[8] |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30-834.
|
[9] |
崔先强, 杨元喜, 许国昌.
将GPS广播星历算法作为低轨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综合定轨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2): 1478-1481.
|
[10] |
吴继忠, 花向红, 高俊强.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结构自振特征提取及多路径误差分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486-490.
|
[11] |
乔学军, 陈顒, 王琪, 杨少敏.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692-696.
|
[12] |
黄劲松, 刘峻宁, 刘成宝, 田辉.
GPS信号载噪比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427-430.
|
[13] |
孙海燕, 程义军.
GPS卫星摄动力数值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35-1138.
|
[14] |
杜瑞林, 乔学军, 杨少敏, 王琪.
长江三峡GPS处理结果和应变背景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68-771.
|
[15] |
许才军, 王华, 黄劲松.
GPS与INSAR数据融合研究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58-61,78.
|
[16] |
王泽民, 伍岳, 刘经南, 崔天鹏.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3): 241-245.
|
[17] |
陈武, 胡丛玮, 陈永奇, 丁晓利.
基于GPS基准网的GPS快速静态定位及动态定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518-523.
|
[18] |
许才军, 刘经南, 晁定波, 李延兴.
利用 GPS复测资料研究华北地块旋转运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1): 74-78.
|
[19] |
王解先.
简便实用的GPS网平差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6, 21(3): 273-276.
|
[20] |
赵少荣, 於宗俦, 陶本藻, 于正林.
断层区域的GPS监测点布设及其探测效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2, 17(3): 4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