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辉, 郝金明, 刘伟平, 周蕊, 田英国.
估计接收机差分码偏差的GPS/BDS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4): 495-500, 592.
doi: 10.13203/j.whugis20170119
|
[2] |
赵英豪, 周乐韬, 冯威, 姜中山, 罗晨曦.
GPS接收机硬件延迟时变特性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8): 1212-1219.
doi: 10.13203/j.whugis20170337
|
[3] |
隋心, 施闯, 徐爱功, 郝雨时.
GPS/BDS接收机端系统偏差稳定性对整周模糊度固定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2): 175-182, 187.
doi: 10.13203/j.whugis20160178
|
[4] |
郑凯, 郭博峰, 张小红.
接收机钟跳对单站GPS测速的影响及改正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3): 304-308, 32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119
|
[5] |
郑建生, 陈鲤文, 代永红, 陈志刚, 徐鑫刚.
GNSS接收机抗干扰自适应调零技术性能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8): 1006-1011.
doi: 10.13203/j.whugis20130742
|
[6] |
江楠, 徐天河, 许艳.
接收机天线整流罩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5): 566-570.
|
[7] |
刘晓刚, 吴晓平, 江东.
低低卫-卫跟踪模式中星载KBR系统和GPS接收机指标设计论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5): 613-616.
|
[8] |
韩天柱, 曹建平, 陆明泉.
基于抗干扰天线的远近效应抑制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222-1225.
|
[9] |
黄龙, 唐小妹, 王飞雪.
卫星导航接收机抗欺骗干扰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1): 1344-1347.
|
[10] |
王劲, 宋茂忠.
GPS软件接收机弱信号捕获系统设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7): 846-849.
|
[11] |
寇艳红, 周兴云.
利用数字中频信号模拟器和软件接收机对MBOC信号进行精度测试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77-1380.
|
[12] |
周泽波, 沈云中, 李博峰.
双频GPS接收机单差硬件延迟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724-727.
|
[13] |
张飞舟, 杨东凯, 陈嘉, 杨伯钢.
GNSS软件接收机的实现与测试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77-580.
|
[14] |
李伟强, 张其善, 杨东凯.
GNSS软件接收机中信号捕获新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9): 1130-1133.
|
[15] |
胡丛玮, 李晓玲, 安雷.
一种改进的GPS微弱信号捕获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8): 821-823.
|
[16] |
卢昕, 熊昌仑, 郑建生, 宗战华.
基于DSP技术的GPS接收机天线自适应抗干扰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54-657.
|
[17] |
杨旭海, 卢晓春, 胡永辉, 李志刚.
GPS共视接收机短期观测资料处理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3): 205-209.
|
[18] |
郭金运, 徐泮林, 曲国庆.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三维检定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4): 448-451.
|
[19] |
施品浩.
GPS接收机天线装置定向标志线及平均相位中心参数的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0, 15(1): 28-38.
|
[20] |
林高宇, 王磊, 何飞扬, 宋晓迪, 郭际明.
Swarm低轨卫星星座的GPS接收机差分码偏差估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0,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00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