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猛, 徐爱功, 祝会忠, 徐宗秋, 徐辛超.
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频非差网络RTK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7): 996-1001, 1014.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62
|
[2] |
许扬胤, 杨元喜, 何海波, 李金龙, 唐斌, 章林锋.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试验卫星测距信号质量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8): 1214-122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219
|
[3] |
张书雨, 姚铮, 陆明泉.
地基伪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快速布设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355-1361.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00
|
[4] |
李冉, 胡小工, 唐成盼, 周善石, 潘军洋, 刘利, 李晓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混合星座的光压摄动建模和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7): 1063-107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380
|
[5] |
景一帆, 杨元喜, 曾安敏, 明锋.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性能的纬度效应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9): 1243-1248.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11
|
[6] |
张清华, 隋立芬, 贾小林, 朱永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误差统计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3): 271-274.
doi: 10.13203/j.whugis20120062
|
[7] |
张强, 赵齐乐, 章红平, 胡志刚, 伍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Klobuchar模型精度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42-14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716
|
[8] |
唐卫明, 李笛, 迟凤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历元定向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9): 1014-1017.
|
[9] |
高为广, 苏牡丹, 李军正, 胡志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服务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352-1355.
|
[10] |
任锴, 宋小勇, 贾小林, 欧阳桂崇.
一种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356-1359.
|
[11] |
李晓杰, 杜兰, 黄金.
CEI对静止轨道共位卫星的轨道确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605-608.
|
[12] |
张铮文, 寇艳红, 刘建胜.
发射信号不完善性对卫星导航系统内及系统间干扰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4): 471-475.
|
[13] |
吴晓莉, 平劲松, 刘利, 邢楠.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硬件延迟解算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218-1221.
|
[14] |
孙宏伟, 李岚, 苏哲斌.
卫星位置误差对GPS共视时间比对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8): 968-970.
|
[15] |
陈南.
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结构的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5): 512-515.
|
[16] |
陈刘成, 李建文, 唐波.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GEO卫星定轨观测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7): 609-613.
|
[17] |
楼良盛, 汤晓涛, 牛瑞.
基于卫星编队InSAR空间同步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892-894.
|
[18] |
楼良盛, 汤晓涛, 黄启来.
基于卫星编队InSAR方位向基线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59-61.
|
[19] |
杨军, 曹冲.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需求及效益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75-778.
|
[20] |
王泽民, 柳景斌.
Galileo卫星定位系统相位组合观测值的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723-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