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祎豪, 鄢建国, 李斐, 杨轩.
利用重力场模型MRO120D分析火星探测器的轨道演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1, 46(6): 880-88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506
|
[2] |
田桂娥, 陈晓东, 吴书清, 孙和平, 白磊, 桑鹏, 牛晓伟.
FG5绝对重力仪观测数据的实测重力潮汐改正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6): 870-878.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72
|
[3] |
邢乐林, 王林海, 胡敏章, 李辉.
时变重力测量确定青藏高原地壳隆升与增厚速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5): 569-574.
doi: 10.13203/j.whugis20140898
|
[4] |
许才军, 龚正.
GRACE时变重力数据的后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4): 503-510.
doi: 10.13203/j.whugis20140639
|
[5] |
涂弋, 陆洋, 张子占, 史红岭, 杜宗亮, 高春春, 朱传东.
利用GRACE资料构造大尺度时变重力场统一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8): 1100-1106.
doi: 10.13203/j.whugis20140303
|
[6] |
孙玉, 常晓涛, 郭金运, 柯宝贵.
SGM100i月球重力场特征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 64-68.
|
[7] |
游为, 范东明, 贺全兵.
利用GOCE卫星轨道反演地球重力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3): 294-297.
|
[8] |
陈国雄, 孙劲松, 刘天佑.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的小波多尺度分解——以2008年汶川Ms8.0大地震为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6): 679-682.
|
[9] |
罗佳, 宁津生.
LEO星群探测地球重力场的性能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36-638.
|
[10] |
徐新禹, 李建成, 姜卫平, 邹贤才.
由重力场模型快速计算沿轨重力梯度观测值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226-230.
|
[11] |
蒋涛, 王正涛, 金涛勇, 陈明.
GRACE时变重力场位系数相关误差的滤波消除技术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407-1409.
|
[12] |
罗佳, 姜卫平, 汪海洪, 邹贤才.
中国区域SST卫星重力场模型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199-202.
|
[13] |
罗佳, 施闯, 邹贤才, 汪海洪.
现有SST重力场模型的比较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7): 594-598.
|
[14] |
尹晖, SpirosD.Pagiatakis.
最小二乘谱及其在超导重力观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7): 613-616.
|
[15] |
陶本藻.
地球重力场平差模型误差的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68-670,709.
|
[16] |
朱耀仲, 闫昊明, 钟敏.
海洋非潮汐变化对时变重力场的影响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6): 663-667.
|
[17] |
许厚泽, 孙和平.
国际GGP计划和武汉超导重力仪观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S1): 18-22.
|
[18] |
宁津生.
跟踪世界发展动态致力地球重力场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6): 471-474,486.
|
[19] |
王东明, 朱灼文.
重力场中的大地奇异性问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99-102,111.
|
[20] |
王东明, 朱灼文.
重力场的内蕴特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4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