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德仁, 张洪云, 金文杰.
新基建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使命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0): 1515-1522.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78
|
[2] |
梁烽, 张瑞祥, 柴英特, 陈金勇, 茹国宝, 杨文.
一种结合上下文与边缘注意力的SAR图像海陆分割深度网络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078
|
[3] |
祝胜男, 郭炜炜, 柳彬, 张增辉, 郁文贤.
利用超像素级上下文特征进行靠岸集装箱船检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4): 578-585.
doi: 10.13203/j.whugis20170129
|
[4] |
方文江, 李精忠.
一种基于形状上下文特征匹配的线状要素Morphing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963-967.
doi: 10.13203/j.whugis20150674
|
[5] |
鲍蕊, 薛朝辉, 张像源, 苏红军, 杜培军.
综合聚类和上下文特征的高光谱影像分类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7): 890-89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043
|
[6] |
李德仁, 柳来星.
上下文感知的智慧城市空间信息服务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7): 853-860.
doi: 10.13203/j.whugis20160089
|
[7] |
柳林, 李德仁, 李万武, 杨博雄.
从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角度对智慧地球的若干思考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248-1251.
|
[8] |
刘经南.
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下一代发展方向——地基地球空间信息智能传感网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53-256.
|
[9] |
罗安, 王艳东, 龚健雅.
顾及上下文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语义匹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68-372.
|
[10] |
孙庆辉, 王家耀, 钟大伟, 李少梅.
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44-347.
|
[11] |
史云飞, 李霖, 张玲玲.
普适地理信息框架及其核心内容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50-153.
|
[12] |
徐宏根, 马洪超, 宋妍, 贾小霞.
顾及上下文信息的混合广义高斯密度模型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9): 959-962.
|
[13] |
马洪超, 徐宏根, 狄黎平, 邬建伟.
论地球空间网格环境下的遥感产品虚拟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9): 808-811.
|
[14] |
边馥苓, 石旭.
普适计算与普适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8): 709-712.
|
[15] |
胡鹏, 刘沛兰, 胡海, 杨传勇.
地球信息的度量空间和Global GIS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317-321.
|
[16] |
李德仁.
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机遇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9): 753-756.
|
[17] |
张建群, 梁娟珠.
利用MMS实现移动空间信息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3, 28(1): 115-119.
|
[18] |
李德仁, 李清泉.
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1, 26(1): 1-7.
|
[19] |
王喜春, 边馥苓, 何勇.
应用中间件技术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4): 331-335.
|
[20] |
李德仁, 龚健雅, 朱欣焰, 梁宜希.
我国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的设计思想与技术路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4): 297-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