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涵, 吴家齐.
星间单差模糊度固定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精度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9): 1460-1469.
doi: 10.13203/j.whugis20200385
|
[2] |
曾添, 隋立芬, 贾小林, 肖国锐, 戴卿, 甘雨.
小型化LEO星座与BDS-3全星座联合定轨仿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1): 61-68.
doi: 10.13203/j.whugis20190426
|
[3] |
蔡洪亮, 孟轶男, 耿涛, 谢新.
北斗三号卫星星地星间联合精密定轨初步结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10): 1493-1500.
doi: 10.13203/j.whugis20180499
|
[4] |
杜玉军, 王甫红, 王泽民, 刘万科.
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星座旋转误差的地面校正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534-539.
doi: 10.13203/j.whugis20140506
|
[5] |
毛悦, 宋小勇, 贾小林, 吴显兵.
星间链路观测数据归化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10): 1201-1206.
|
[6] |
张卫星, 刘万科, 龚晓颖, 王甫红.
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中光压模型精化方法及其影响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6): 700-704.
|
[7] |
马婧, 尤红建, 胡东辉.
机载干涉雷达数据联合定位及拼接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4): 410-414.
|
[8] |
刘吉华, 欧吉坤, 孙保琪, 钟世明.
基于星间单差法的GEO卫星精密定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 24-28.
|
[9] |
路勇, 杨东凯, 熊华钢, 李伟强.
基于GNSS-R的海面风场监测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4): 470-473.
|
[10] |
章红平, 杨蜀江.
接收机五参数定位算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1): 1312-1315.
|
[11] |
刘万科, 李征航, 龚晓颖, 王甫红.
潮汐摄动对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中的星座整体旋转误差的影响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12): 1394-1398.
|
[12] |
戴全发, 许厚泽, 许大欣, 王勇.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的重力匹配导航仿真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2): 203-207.
|
[13] |
魏二虎, 刘经南, 严韦.
ASTRON-G卫星定轨精度和地面跟踪效率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7): 711-714.
|
[14] |
路晓峰, 贾小林, 杨志强.
利用SLR和GPS双频相位平滑伪距资料测定导航卫星钟差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3): 237-240.
|
[15] |
毛悦, 贾小林, 秦显平.
利用SLR及伪距数据进行卫星预报钟差精度验证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60-1163.
|
[16] |
耿江辉, 施闯, 赵齐乐, 刘经南.
联合地面和星载数据精密确定GPS卫星轨道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0): 906-909.
|
[17] |
陈金平, 焦文海, 马骏, 宋小勇.
基于星间测距/轨道定向参数约束的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5): 439-443.
|
[18] |
刘经南, 曾旭平, 夏林元, 赵齐乐.
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的算法研究及模拟结果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2): 1040-1044.
|
[19] |
刘经南, 张小红, 李征航.
影响机载激光扫描测高精度的系统误差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2): 111-117.
|
[20] |
章传银, 李建成, 晁定波.
联合卫星测高和海洋物理数据计算近海稳态海面地形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5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