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第20卷 第2期
1995, 20(2): 95-100.
摘要:
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机载GPS接收天线与航摄相机中心之间的偏心分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介绍了三种测定该偏心分量的方法及适用场合,并对偏心分量测定和转换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平差对偏心值测定精度的要求进行了讨论。试验证实了所提出的偏心测定方法是正确的。
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机载GPS接收天线与航摄相机中心之间的偏心分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介绍了三种测定该偏心分量的方法及适用场合,并对偏心分量测定和转换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平差对偏心值测定精度的要求进行了讨论。试验证实了所提出的偏心测定方法是正确的。
1995, 20(2): 101-105.
摘要:
介绍了关系结构约束的全局等高线断线连接的最大集团图搜索法的原理与实现途径,实验中与局部断线连接方法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全局连接具有自动纠错效果,具有更高的正确连接率。
介绍了关系结构约束的全局等高线断线连接的最大集团图搜索法的原理与实现途径,实验中与局部断线连接方法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全局连接具有自动纠错效果,具有更高的正确连接率。
1995, 20(2): 106-111.
摘要:
引入目前在分形几何中发展起来的多标度分形理论,发展了影像纹理的多标度分形分析,能够描述纹理结构更多的分形特征,反映影像纹理的局部分维差别,抑制目前仅基于整体分维计算存在的不同分形同分维之弊端,实现影像纹理的多分辨率分析。尽管分维测度是纹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单纯的仅基于分维测度的分析,并不足以表征所有的纹理信息。
引入目前在分形几何中发展起来的多标度分形理论,发展了影像纹理的多标度分形分析,能够描述纹理结构更多的分形特征,反映影像纹理的局部分维差别,抑制目前仅基于整体分维计算存在的不同分形同分维之弊端,实现影像纹理的多分辨率分析。尽管分维测度是纹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单纯的仅基于分维测度的分析,并不足以表征所有的纹理信息。
1995, 20(2): 112-117.
摘要: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影像纹理空隙数据的相似系数rij来达到分类的目的。试验表明,此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影像纹理空隙数据的相似系数rij来达到分类的目的。试验表明,此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1995, 20(2): 118-122.
摘要:
提出矢量数据分层组织的一种动态结构,在该结构中,单点、单字符或符号作为基元,以属性串组织基元,并分层叠置。采用区别于链式结构的动态通用串结构及C语言予以实现。
提出矢量数据分层组织的一种动态结构,在该结构中,单点、单字符或符号作为基元,以属性串组织基元,并分层叠置。采用区别于链式结构的动态通用串结构及C语言予以实现。
1995, 20(2): 123-128.
摘要:
通过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和分维估值,研究了线状地图要素的形状结构特征随量测尺度和比例尺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使综合过程自适应进行和保持图形形状特征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方法。
通过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和分维估值,研究了线状地图要素的形状结构特征随量测尺度和比例尺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使综合过程自适应进行和保持图形形状特征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方法。
1995, 20(2): 129-134.
摘要:
运用分形几何原理,提出了量化地图图斑形状特征的分形模型,讨论了模型中的参数——形状因子和分维的意义及求法,给出了制图现象形状特征量化的一种新途径。
运用分形几何原理,提出了量化地图图斑形状特征的分形模型,讨论了模型中的参数——形状因子和分维的意义及求法,给出了制图现象形状特征量化的一种新途径。
1995, 20(2): 135-140.
摘要:
阐述了地图数据库下图形编辑的原理、方法,MDBGES的构成和功能,提出了库函数的建立及其分类方案,以及一整套与地图数据库接口函数的原型。在用户与DBMS的接口规范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此外,还探讨了符号图形编辑的两种设想。
阐述了地图数据库下图形编辑的原理、方法,MDBGES的构成和功能,提出了库函数的建立及其分类方案,以及一整套与地图数据库接口函数的原型。在用户与DBMS的接口规范化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此外,还探讨了符号图形编辑的两种设想。
1995, 20(2): 141-145.
摘要:
简要地讨论几种典型的空间域图像平滑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图像边沿细节的平滑方法——补偿型中值法,并设计了一个基于知识的自适应平滑处理系统的框架。
简要地讨论几种典型的空间域图像平滑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图像边沿细节的平滑方法——补偿型中值法,并设计了一个基于知识的自适应平滑处理系统的框架。
1995, 20(2): 146-150.
摘要:
现有文献对数学期望平移模型的理论分析仅考虑了观测值统计独立的特殊情况。基于观测值统计相关的一般情况,导出了数学期望平移参数估值(▽Si)的简明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预测理论对▽Si进行了直观的理论解释,扩展了统计学文献中的有关结论。借助于实例,分析了▽Si与最小二乘残差的本质区别。
现有文献对数学期望平移模型的理论分析仅考虑了观测值统计独立的特殊情况。基于观测值统计相关的一般情况,导出了数学期望平移参数估值(▽Si)的简明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预测理论对▽Si进行了直观的理论解释,扩展了统计学文献中的有关结论。借助于实例,分析了▽Si与最小二乘残差的本质区别。
1995, 20(2): 151-156.
摘要:
介绍了用差分算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数字化过程随机误差估计模型中的粗差探测方法和抗差估计方案。
介绍了用差分算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数字化过程随机误差估计模型中的粗差探测方法和抗差估计方案。
1995, 20(2): 157-162.
摘要:
应用文献[1]中提出的关于粗差定位的逐个搜索法,研究了GPS基线向量网的粗差定位问题;同时改进了粗差定位的逐个搜索法。通过研究以及大量的粗差定位试验表明;应用改进的逐个搜索法进行多个粗差定位,只要粗差个数满足ng≤1.95nb-3p+3,且任一点上至少有三条基线通过,则不论粗差位于何处,都能正确定位,并较准确地给出粗差的估值。文中还对GPS网的布网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应用文献[1]中提出的关于粗差定位的逐个搜索法,研究了GPS基线向量网的粗差定位问题;同时改进了粗差定位的逐个搜索法。通过研究以及大量的粗差定位试验表明;应用改进的逐个搜索法进行多个粗差定位,只要粗差个数满足ng≤1.95nb-3p+3,且任一点上至少有三条基线通过,则不论粗差位于何处,都能正确定位,并较准确地给出粗差的估值。文中还对GPS网的布网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1995, 20(2): 163-167.
摘要:
对当前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面提出的两种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用大地测量资料检验构造演化模式的原理和方法,以实测资料初步验证了回流模式的合理性。
对当前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面提出的两种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用大地测量资料检验构造演化模式的原理和方法,以实测资料初步验证了回流模式的合理性。
1995, 20(2): 168-173.
摘要:
尝试建立变截面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继而提出了变截面优化桩的概念,并给出了端承桩的一种优化算法。还以圆截面大孔径挖孔灌注桩为例,在桩顶受竖向荷载、水平横向力及弯矩作用时,进行了最轻重量设计。通过计算表明,使用变截面优化桩可使桩的体积减少30%以上。
尝试建立变截面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继而提出了变截面优化桩的概念,并给出了端承桩的一种优化算法。还以圆截面大孔径挖孔灌注桩为例,在桩顶受竖向荷载、水平横向力及弯矩作用时,进行了最轻重量设计。通过计算表明,使用变截面优化桩可使桩的体积减少30%以上。
1995, 20(2): 174-177.
摘要:
介绍了PSD光电位置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的构成,并对位置测量系统中应着重考虑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同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其它应用领域。
介绍了PSD光电位置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的构成,并对位置测量系统中应着重考虑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同时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其它应用领域。
1995, 20(2): 178-181.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判据的线状符号自动跟踪算法。该算法根据线状符号的三个特性,由多级灰度影像为基础抽取信息,以形成多重判据,由此可有效地跟踪线状符号。该算法在实际系统中得以实现,并在生产单位得以应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判据的线状符号自动跟踪算法。该算法根据线状符号的三个特性,由多级灰度影像为基础抽取信息,以形成多重判据,由此可有效地跟踪线状符号。该算法在实际系统中得以实现,并在生产单位得以应用。
1995, 20(2): 182-187.
摘要:
在纽伦堡方程基础上,提出两种从屏幕到印刷色的转换方法,通过理论计算正面逆解纽伦堡方程(逆解法)的值与纸张上印刷色网点百分比的吻合程度,又从网点扩大理论出发,提出将逆解值换算成胶片网点百分比的计算方法(逆解值修正法)。
在纽伦堡方程基础上,提出两种从屏幕到印刷色的转换方法,通过理论计算正面逆解纽伦堡方程(逆解法)的值与纸张上印刷色网点百分比的吻合程度,又从网点扩大理论出发,提出将逆解值换算成胶片网点百分比的计算方法(逆解值修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