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索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 Vol. 40 Issue (2): 264-268

文章信息

刘远刚, 郭庆胜, 孙雅庚, 林青, 郑春燕
LIU Yuangang, GUO Qingsheng, SUN Yageng, LIN Qing, ZHENG Chunyan
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的算法研究
An Algorithm for Skeleton Extraction Between Map Objects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 40(2): 264-268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15, 40(2): 264-268
http://dx.doi.org/10.13203/j.whugis201305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3-09-24
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的算法研究
刘远刚1,3, 郭庆胜1,2 , 孙雅庚1, 林青1, 郑春燕4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9;
3.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4.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摘要:基于Delaunay三角网提取的骨架线是地图综合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空间剖分结构。改进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算法, 从程序设计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算法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流程。按照三角网中三角形包含约束边的数目, 将三角形分为0、1、2、3四类, 将0类、2类和单连通的1类三角形视为骨架线追踪的起点或终点, 将双连通的1类作为中间通道, 对整个三角网进行遍历。针对三角网中的环路、3类三角形等特殊情况, 在改进的算法中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该算法成功地用于等高线的内插和街区地图目标群的邻近分析, 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健壮性。
关键词骨架线提取     地图综合     Delaunay三角网     地图目标群    
An Algorithm for Skeleton Extraction Between Map Objects
LIU Yuangang1,3, GUO Qingsheng1,2 , SUN Yageng1, LIN Qing1, ZHENG Chunyan4    
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ing,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3.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430100, China;
4.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15, China
Abstract:The Delaunay triangulation skeleton is a widely applied spatial partitioning structure for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An algorithm for skeleton extraction of the gap space between map objects based on a 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ulation was impr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gram design, we describe the data structure and the control process of the algorithm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onstrained edges, triangles are assigned into four types, i.e., type-0, type-1, type-2 and type-3. By using type-0, type-2 and single-path type-1 triangles as starting or ending triangles, and two-path type-1 triangles as channel triangles, the whole triangulation is traversed. In addition,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 are proposed for some special cases, e.g., looped triangle paths of and type-3 triangles. The algorithm is used for contour interpolation and proximity analysis of map objects in a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feasible and robust.
Key words: skeleton extraction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Delaunay triangulation     map objects    

在地图制图和GIS领域,骨架线是用于描述地图目标内部或地图目标群间的拓扑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相关应用涉及地图自动综合、地图注记的自动配置、栅格数据的压缩存储等众多方面。提取骨架线的算法大致分为基于栅格的方法和基于矢量的方法两类[1],基于栅格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细化算法[2]和基于数学形态学、地图代数的算法[1, 3];基于矢量的方法主要有Delaunay三角网法[4]和Voronoi图法等[5]。基于栅格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获取研究区域的中轴,避免产生过多“毛刺”,但需要事先对图形进行栅格化、二值化等,增加了计算量。与之相比,基于矢量的方法更易于与面向目标的地图数据模型无缝结合,且效率高。由于各种商用GIS软件中均提供了对TIN数据结构的支持,使得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骨架线的提取和应用十分便利。

目前,制图自动综合中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骨架线的应用已有很多,包括线状目标的弯曲识别及简化[6]、双线河流或街道的中轴线提取及降维[7, 8]、河网汇水区域的剖分与综合[9]、道路网的空间冲突识别与分类[10]、多边形(群)的简化、合并和移位[11, 12] 等。在艾廷华提出的基于Delaunay 三角网的空间场表达的形式化数据模型(formal triangulation data model,FTDM)中,明确将骨架线提取(骨架化)定义为模型的四种基本操作之一,并给出了概念化定义[13]。该算法的实现一般有质心法、中线中点法和非约束边中点法几种方式[8]。以上研究多以单个地图目标内部骨架线的提取为主,缺乏对地图目标群或复杂地图目标内部进行骨架线提取时的特殊情况的考虑。本文结合算法的详细设计和研究,对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骨架线提取算法进行了改进,试图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增强算法的稳健性。

1 算法基本思路

首先,要建立平面约束Delaunay三角网。Delaunay三角网算法已是计算几何领域的成熟的算法,此处不作讨论。

提取骨架线时,按照三角网中三角形之间的邻接关系追踪覆盖地图目标之间空白区域的三角形序列,将这些三角形的中轴点(顶点、重心或虚边上的中点)按序串连起来,从而形成树状或网状的骨架线结构。本文将三角网中覆盖一对地图目标之间空白区域的三角形序列称为通道;通道中提取的中轴线称为骨架线弧段(简称弧段);通道的第一个三角形称为入口三角形,最后一个三角形称为出口三角形,它们统称为结点三角形。按照三角形包含约束边的数目,将三角网中的三角形分为0、1、2和3四类(见图 1):0类没有约束边;1类包含1条约束边;2类包含2条约束边;3类包含3条约束边。为叙述方便,将三角形的约束边称为实边,非约束边称为虚边。三角网中相邻的三角形由公共虚边连通,被公共的实边隔离。

追踪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图 1所示,一个0类三角形的3条虚边可分别通向3条通道,将其重心作为3条对应弧段的交叉结点分别与3条虚边的中点相连,作为3条弧段的起始线段或终止线段;一个1类三角形的2条虚边可分别连通2个相邻的三角形,该三角形一般处于一条通道的中部,将其两条虚边的中点相连,构成所属弧段中的一条线段;一个2类三角形的唯一虚边仅可与一个相邻的三角形连通,其必为一条通道的入口或出口三角形,将其虚边的中点和与之相对的顶点相连,构成对应弧段的起始线段或终止线段;3类三角形比较特殊,其三条实边将其与相邻三角形完全隔离,处理时仅需将三角形重心分别与三个顶点连接构成三条简单弧段即可。以上分析为一般情况,对于三角网边界上的三角形可能并不成立,这时还需特殊处理。例如,在三角网边界上的1类三角形可能有一条虚边在边界上,此时仅剩另一条虚边与一个相邻的三角形连通(单连通),因此,也可作为一条通道的入口或出口。此时,将其两虚边的中点相连,构成弧段的起始线段或终止线段。文中将此类三角形称为1′类三角形。

图 1 四类三角形及各自内部的骨架线段 Fig. 1 Four Types of Triang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keleton Segments

经以上分析可知,0类、2类和1′类三角形均可作为一条通道的入口或出口三角形,为弧段提供端点。不同的是,2类或1′类三角形仅能为一条弧段提供端点,而0类三角形可同时为3条弧段提供端点。

但当三角网中存在首尾相连的双连通1类三角形构成环路时,由于环路上没有可作为入口的0类、2类以及1′类三角形,用常规方法无法提取其骨架线(见图 2中的“环路”示例)。此时,可将环路中的任意一个三角形作为入口,选择其两条虚边中的任意一条追踪相邻的三角形,沿着选定的方向一直追踪,直到回到入口三角形为止。

2 算法设计

首先,给出相关数据结构和概念的形式化定义。

1) 平面三角网图结构。由非空点集合 V={v1,v2,…,vk}、非空边集合E={e1,e2,…,em}和非空三角形集合T={t1,t2,…,tn}构成三元组图结构Gt(V,E,T)。

2) 骨架线图结构。由非空骨架线结点(简称结点)集合O={o1,o2,…,op}、非空骨架线弧段(简称弧段)集合A={a1,a2,…,aq}构成二元组图结构Gs(O,A)。

3) 出入口信息。追踪骨架线的过程中,进入或离开一个通道时所穿过的结点三角形中的虚边记为(e,t),其中e为虚边,t为该虚边所属的结点三角形。

本文提取骨架线的过程就是对隐含在Gt中的Gs进行遍历,并记录下所经过的各弧段和结点的过程。主要函数和操作定义如下。

1) 三角形类型函数Type(t)。输入一个三角形t,返回t的类型,结果标识为 0、1、1′、2或3,分别代表 0类三角形、1类三角形、单连通1类三角形、2类三角形或3类三角形(虽然前文中仅有四类三角形,但此处从算法设计角度考虑,将1类中的单连通和双连通三角形作为1和1′两类,因此Type(t)的返回值有5种)。

2) 邻接三角形函数Neighbor( e,t) 。输入一个三角形t及其包含的一条边e ,返回与t相邻且以e为公共边的相邻三角形t′。

3) 通道入口属于0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0s(e,t,&a,&S)。输入入口信息(e,t)、对应弧段a、入口信息栈S,输出t的重心作为a的起点。本操作将t的重心和e的中点作为a的第1、2点加入弧段中,如果t未被访问过,则将t中另外两条边对应的入口信息加入栈S。

4) 通道出口属于0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0e(e,t,&a,&S)。输入出口信息(e,t)、对应弧段a、入口信息栈S,输出t的重心作为a的终点。本操作将t的重心和e的中点作为a的倒数第1、2点加入弧段中,如果t未被访问过,则将t中另外两条边对应的入口信息加入栈S,否则在S中查找 (e,t),如果找到,将其删除。

5) 1类三角形操作P1(e,t,&a)。输入1类三角形t及其虚边e。本操作将e的中点加入弧段a中。

6) 通道入口属于1′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1′s(e,t,& a)。输入入口信息(e,t)和对应弧段a,输出t的不连通虚边的中点作为a的起点。本操作将t的不连通虚边的中点和e的中点作为a的第1、2点加入弧段。

7) 通道出口属于1′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1′e(e,t,&a)。输入出口信息(e,t)和对应弧段a,输出t的不连通虚边的中点作为a的终点。本操作将t的不连通虚边的中点和e的中点作为a的倒数第1、2点加入弧段。

8) 通道入口属于2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2s(e,t,&a)。输入入口信息(e,t)和对应弧段a,输出t的虚边e相对的顶点作为a的起点。本操作将e相对的顶点和e的中点作为a的第1、2点加入弧段。

9) 通道出口属于2类三角形时的操作P2e(e,t,&a)。输入出口信息(e,t)和对应弧段a,输出t的虚边e相对的顶点作为a的终点。本操作将e相对的顶点和e的中点作为a的倒数第1、2点加入弧段。

10) 3类三角形P3(t,Gs)。分别将t的3个顶点与其重心连接,形成3条弧段加入骨架线结构图Gs中。

算法伪代码如下:

Algorithm Skeleton

输入:三角网图结构 Gt(V,E,T)

输出:骨架线图结构Gs(O,A)

S←,i←0

while S ≠ 或 i < n(n为三角形的总数)

if S = then t←ti,i++

if t为未被访问过的结点三角形then

a←创建弧段

switch(Type(t))

case 0: e←t的第1条边, o←P0s(e,t,&a,&S) case 1′: e←t的连通虚边, o←P1′s(e,t,&a)

case 2: e←t的虚边, o←P2s(e,t,&a)

end switch

else if Type(t)=3 then

P3(t,Gs),continue

end if

else then

(e,t)←Pop(S),a←创建弧段,

o←P0s(e,t,&a,&S)

end if

将o加入Gs

t←Neighbor(e,t)

whilet≠NULL 且 Type(t)=1

e←t的另一条虚边,P1(e,t,&a),

t← Neighbor(e,t)

end while

switch(Type(t)):

case 0: o←P0e(e,t,&a,&S)

case 1′: o←P1′e(e,t,&a)

case 2: o←P2e(e,t,&a)

end switch

将a和o加入Gs

end while

while 三角网中还有未追踪的三角形

a←创建弧段

t←任取一未追踪的1类三角形,

e←t的任一条虚边,o←e的中点

将o作为弧段起点加入a

ts←t,t← Neighbor(e,t)

while t ≠ts

e←t的另一条虚边,P1(e,t,&a)

t← Neighbor(e,t)

end while

将a加入Gs,并再次将o加入a end while

3 应用与分析

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健壮性,分别以等高线的内插和街区地图目标群邻近分析为例,对算法进行验证与分析。

图 2(a)为采用本文算法提取的等高线簇间的骨架线,算法成功地将图中的一个三角形环路识别,并提取出对应的环形弧段。所得骨架线图中不仅包含了相邻等高线之间的中轴线,而且包含了单条等高线的内部弯曲或封闭区域内的中轴线。将这些内部中轴线删除,然后对剩余的骨架线进行拓扑重建,即可得到内插等高线(见图 2(c))。如果要得到更好的效果,可对内插所得的等高线进行优化,如删除由于0类三角形产生的局部“抖动”,对线划进行光滑,以及相邻线对之间的进一步协调等。

图 2 等高线内插 Fig. 2 Contour Interpolation

图 3描述了对地图上部分街区的空白区域提取骨架线并构建地图目标之间邻近图的基本过程。图中骨架线近似地对地图目标之间的间隔区域进行等距离剖分。每个目标周围由数条骨架线弧段环绕构成一个闭合区域,该区域表达了对应目标的空间势力范围,总体上形成一种类似Voronoi 图的剖分结构。图中每条弧段对应相邻两个目标之间的一阶邻近关系。基于这种特性,图 3绘出了对应的邻近图,显然两者存在对偶性,都可为进一步的空间分析与地图综合操作提供丰富的空间邻域知识。

图 3 街区骨架线与邻近图 Fig. 3 Skeleton and Proximity Graph of District
4 结 语

本文改进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地图目标群间骨架线提取算法。在深入研究算法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对三角网中的环路和3类三角形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特殊处理,使算法更具稳健性。分别以地图中等高线的内插和街区地图目标群的邻近分析为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如何将该算法用于道路网、居民地等地图目标之间的空间冲突的检测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Liu Xiaofeng, Wu Yanlan, Hu Hai. A Method of Extracting Multiscale Skeletions for Polygonal Shapes[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03, 42(4):588-594 (刘小凤, 吴艳兰, 胡海. 面状要素的多层次骨架线提取[J]. 测绘学报, 2003, 42(4):588-594)
[2] Guo Bangmei, Wang Tao, Zhao Rong, et al. Research on Algorithm of Polygon Skeleton Line Extracting[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3, 42(4):17-19 (郭邦梅, 王涛, 赵荣, 等.面状要素骨架线提取算法的研究[J].测绘通报, 2013, 42(4):17-19)
[3] Hu Peng, Wang Haijun, Shao Chunli, et al. Polygon Medial Axis Problem and the Algorithm[J].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05, 30 (10):853-857(胡鹏, 王海军, 邵春丽, 等.论多边形中轴问题和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30(10):853-857)
[4] Ai Tinghua, Guo Renzhong. A Constrained Delaunay Partitioning of Areal Objects to Support Map Generalization[J]. 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00, 25(1):25-30(艾廷华, 郭仁忠. 支持地图综合的面状目标约束Delaunay三角网剖分[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2000, 25(1):25-30)
[5] Ogniewicz R L, Kubler O. Hierarchic Voronoi Skeletons[J]. Pattern Recognition, 1995, 28(3):343-359
[6] Van Der Poorten P M, Jones C B. Characterisation and Generalisation of Cartographic Lines Using Delaunay Triangu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 16(8):773-794
[7] Ai Tinghua, Guo Renzhong. Extracting Center-lines and Building Street Network Based on 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ulation[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00, 29(4):348-354 (艾廷华, 郭仁忠. 基于约束Delaunay结构的街道中轴线提取及网络模型建立[J]. 测绘学报, 2000, 29(4):348-354)
[8] Qiao Qinghua, Wu Fan. Research on Methods for Medial Axis Extraction[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04(5):14-18 (乔庆华, 吴凡. 河流中轴线提取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 2004(5):14-18)
[9] Ai Tinghua, Liu Yaolin, Huang Yafeng. The Herarchical Watershed Partitioning and Generalization of River Network[J].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07, 36(2):231-236 (艾廷华, 刘耀林, 黄亚锋. 河网汇水区域的层次化剖分与地图综合[J]. 测绘学报, 2007, 36(2):231-236)
[10] Thom S. Automatic Resolution of Road Network Conflicts Using Displacement Algorithms Orchestrated by Geographical Agents[C]. The 10th ICA Workshop on Generalisation and Multiple Representation, Moscow, 2007
[11] Ai Tinghua, Guo Renzhong, Chen Xiaodong.Simplific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Polygon Object Supported by Delaunay Triangulati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 2001, 6(7):703-709 (艾廷华, 郭仁忠, 陈晓东. Delaunay三角网支持下的多边形化简与合并[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1, 6(7):703-709)
[12] Ai Tinghua. A Displacement of Building Cluster Based on Field Analysis[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04, 33(1):89-94(艾廷华.基于场论分析的建筑群的移位[J]. 测绘学报, 2004, 33(1):89-94)
[13] Ai Tinghua. A Spatial Field Representation Model Based on Delaunay Triangulation[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2006, 35(1):71-76(艾廷华. Delaunay三角网支持下的空间场表达[J]. 测绘学报, 2006, 35(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