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继强, 徐丰, 李卓凡, 洪晓峰.
顾及地理实体语义相似度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6): 816-822.
doi: 10.13203/j.whugis20130647
|
[2] |
牛继强, 徐丰.
利用克隆选择算法构建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2): 172-176.
doi: 10.13203/j.whugis20120682
|
[3] |
刘耀林, 夏寅, 刘殿锋, 洪晓峰.
基于目标规划与模拟退火算法的土地利用分区优化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762-765.
|
[4] |
刘耀林, 洪晓峰, 刘殿锋, 夏寅.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村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调控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6): 752-755.
|
[5] |
朱江洪, 李江风, 叶菁.
利用决策树工具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01-305.
|
[6] |
张鸿辉, 曾永年, 尹长林, 喻定权.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系统与微粒群集成优化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1003-1007.
|
[7] |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赵翔.
面向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重构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56-559.
|
[8] |
王汉花, 刘艳芳.
基于MOP-CA整合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2): 174-177.
|
[9] |
徐昔保, 杨桂山, 张建明.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7): 878-881.
|
[10] |
钟燕飞, 张良培, 李平湘.
基于非一致性自适应变异的克隆选择算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08-312.
|
[11] |
杨小雄, 刘耀林, 王晓红, 段滔.
基于约束条件的元胞自动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模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12): 1164-1167.
|
[12] |
梁勤欧.
基于克隆选择算法的障碍布局分配问题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744-747.
|
[13] |
王新洲, 许承权.
免疫算法及其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0): 887-890.
|
[14] |
钟燕飞1 张良培1 龚健雅1 李平湘1.
基于资源限制性人工免疫系统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6, 31(1): 47-50.
|
[15] |
刘艳芳, 李兴林, 龚红波.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5, 30(4): 288-292.
|
[16] |
刘艳芳, 明冬萍, 杨建宇.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2, 27(5): 493-498,515.
|
[17] |
耿红, 王泽民.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2): 167-171.
|
[18] |
贾华, 祝国瑞, 佐藤洋平.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细胞自动机与灰色局势决策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2): 166-169.
|
[19] |
程建权, 兰运超, Jan Turkstra.
协同学在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9, 24(1): 56-59.
|
[20] |
贾华, 祝国瑞.
土地利用规划中农作物单产预测的灰色-马尔可夫链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1998, 23(2): 149-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