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腾飞, 沈云中, 王奉伟, 陈秋杰.
华北地区季节性垂直位移信号提取及物理机制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47(6): 866-874.
doi: 10.13203/j.whugis20220097
|
[2] |
党亚民, 王伟, 章传银, 白贵霞, 杨强.
综合GNSS和重力数据定量评价三峡地区地质环境稳定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0, 45(7): 1052-105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417
|
[3] |
刘经南, 陈冠旭, 赵建虎, 高柯夫, 刘焱雄.
海洋时空基准网的进展与趋势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9, 44(1): 17-37.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40
|
[4] |
赵齐乐, 许小龙, 马宏阳, 刘经南.
GNSS实时精密轨道快速计算方法及服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12): 2157-2166.
doi: 10.13203/j.whugis20180374
|
[5] |
陈俊平, 周建华, 严宇, 陈倩, 王彬.
GNSS数据处理时空参数的相关性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11): 1649-1657.
doi: 10.13203/j.whugis20170278
|
[6] |
刘帅, 贾小林, 孙大伟.
GNSS星载原子钟性能评估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7, 42(2): 277-284.
doi: 10.13203/j.whugis20150344
|
[7] |
姚宜斌, 刘强, 江国焰, 张良.
华北地区应变率及其精度评定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317-1323.
doi: 10.13203/j.whugis20140001
|
[8] |
章红平, 韩文慧, 黄玲, 耿长江.
地基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0): 1186-1189.
|
[9] |
李英冰, 闫景仙, 熊程波, 陈中新.
GNSS观测值的压缩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18-822.
|
[10] |
王永哲, 李志伟, 朱建军, 胡俊.
融合多平台DInSAR数据解算拉奎拉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7): 859-863.
|
[11] |
刘志平, 赵自强, 郭广礼.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时空特征分析及分区建模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1): 1360-1363.
|
[12] |
卢鋆, 杨强文.
960MHz至1610MHz频段全球业务及GNSS频谱兼容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172-1176.
|
[13] |
李伟强, 杨东凯, 李明里, 张其善.
面向遥感的GNSS反射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及实验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10): 1204-1208.
|
[14] |
刘志平, 何秀凤, 郭广礼, 查剑锋.
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257-261.
|
[15] |
蔡华, 赵齐乐, 孙汉荣, 胡志刚.
GNSS实时数据质量控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7): 820-824.
|
[16] |
刘经南, 赵莹, 张小红.
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技术现状与展望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6): 631-635.
|
[17] |
孙保琪, 欧吉坤, 盛传贞, 刘吉华.
一种适于Compass周跳探测的三频数据优化组合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157-1160.
|
[18] |
张飞舟, 杨东凯, 陈嘉, 杨伯钢.
GNSS软件接收机的实现与测试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5): 577-580.
|
[19] |
李征航, 陈锴, 刘万科, 王文丽.
GNSS电离层延迟模型的数学统一与方法扩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8): 699-703.
|
[20] |
许才军, 董立祥, 李志才.
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GPS及地震矩张量反演分析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0, 25(6): 471-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