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桂志鹏, 杨乐, 丁劲宸, 王锦添, 孙云增, 吴华意.
顾及路口转移偏好和当前移动模式的个体驾驶目的地预测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22, 0(0): 0-0.
doi: 10.13203/J.whugis20210555
|
[2] |
李锐, 沈雨奇, 蒋捷, 刘朝辉, 吴华意.
公共地图服务中访问热点区域的时空规律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8, 43(9): 1408-1415.
doi: 10.13203/j.whugis20160424
|
[3] |
胡磊, 乐鹏, 龚健雅, 张锡宁.
异步地理信息网络处理服务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6, 41(5): 679-685.
doi: 10.13203/j.whugis20140413
|
[4] |
吴华意, 李锐, 周振, 蒋捷, 桂志鹏.
公共地图服务的群体用户访问行为时序特征模型及预测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10): 1279-1286,1316.
doi: 10.13203/j.whugis20150283
|
[5] |
邹 璇, 李宗楠, 唐卫明, 施 闯, 刘经南.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用户的非差网络rtk服务新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5, 40(9): 1242-1246.
doi: 10.13203/j .whu g is20130516
|
[6] |
王艳东, 何奕霖, 杨建思, 李昊.
利用形式概念分析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融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1): 100-105.
|
[7] |
陈佳, 胡波, 左小清, 乐阳.
利用手机定位数据的用户特征挖掘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4, 39(6): 734-738.
doi: 10.13203/j.whugis20130066
|
[8] |
刘江涛, 杜清运, 彭子凤.
SDI信息服务部门用户偏好挖掘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3, 38(3): 329-333.
|
[9] |
刘海, 王兴玲, 陈晓玲, 陆建忠.
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的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2, 37(1): 118-121.
|
[10] |
罗安, 王艳东, 龚健雅.
顾及上下文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语义匹配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3): 368-372.
|
[11] |
亢孟军, 杜清运, 翁敏.
利用用户事件模型的网络地图服务策略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1, 36(5): 560-563.
|
[12] |
朱庆, 杨晓霞, 李海峰.
基于语义匹配的遥感信息处理服务组合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4): 384-387.
|
[13] |
詹勤, 李德仁, 眭海刚, 张霞.
一种遥感信息服务分类本体构建方法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43-346.
|
[14] |
张健钦, 陆锋, 徐志洁.
基于多Agent的动态路况信息服务系统仿真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0): 1226-1230.
|
[15] |
张立朝, 王珂珂, 王青山, 郑海鹰.
遗传算法支持的地理信息服务动态组合和重构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1): 69-73.
|
[16] |
杜云艳, 冯文娟, 何亚文, 肖如林.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信息服务集成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10, 35(3): 347-349.
|
[17] |
张立朝, 潘贞, 王青山, 郑海鹰.
本体驱动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模型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6): 641-645.
|
[18] |
孙庆辉, 王家耀, 钟大伟, 李少梅.
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9, 34(3): 344-347.
|
[19] |
李光强, 邓敏, 朱建军.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8, 33(12): 1242-1245.
|
[20] |
吴华意, 章汉武.
地理信息服务质量(QoGIS):概念和研究框架
. 武汉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2007, 32(5): 385-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