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6卷 第2期
2011, 36(2): 127-132.
摘要:
针对大规模三维城市建模与数据库协同应用,设计实现了一种高效的三维GIS数据库引擎,支持基于Oracle 11g的多模式数据库管理;提出了顾及语义的三维空间数据库模型,为地上下室内外三维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础。介绍了该引擎涉及的多层次三维空间索引、多级缓存、多线程调度以及异步通信传输等关键技术,并用武汉市三维城市模型数据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该引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针对大规模三维城市建模与数据库协同应用,设计实现了一种高效的三维GIS数据库引擎,支持基于Oracle 11g的多模式数据库管理;提出了顾及语义的三维空间数据库模型,为地上下室内外三维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础。介绍了该引擎涉及的多层次三维空间索引、多级缓存、多线程调度以及异步通信传输等关键技术,并用武汉市三维城市模型数据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该引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011, 36(2): 133-139.
摘要:
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与GIS集成的体育场所人群疏散模拟的方法,推演、提出了模拟模型的总体框架与数学表达式,讨论了移动人群智能体移动决策的表达与实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模拟原型系统。以上海体育场主体育中心为案例实现了对观众离场的全过程模拟,为应急情况下的决策处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可参考范例。
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与GIS集成的体育场所人群疏散模拟的方法,推演、提出了模拟模型的总体框架与数学表达式,讨论了移动人群智能体移动决策的表达与实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模拟原型系统。以上海体育场主体育中心为案例实现了对观众离场的全过程模拟,为应急情况下的决策处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可参考范例。
2011, 36(2): 140-143.
摘要:
针对大规模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实时应用中的高效调度难题,采用空间聚类和空间插值理论,将缓存中的空间对象视为样品数据,将这些对象的命中率作为估值权值,将空间索引中的空间对象信息当作待估值数据,兼顾系统的内存容量和CPU的计算能力,设计实现了海量三维地质空间数据的自适应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针对大规模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实时应用中的高效调度难题,采用空间聚类和空间插值理论,将缓存中的空间对象视为样品数据,将这些对象的命中率作为估值权值,将空间索引中的空间对象信息当作待估值数据,兼顾系统的内存容量和CPU的计算能力,设计实现了海量三维地质空间数据的自适应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1, 36(2): 144-147.
摘要:
针对分类型可视化工具Parallel Sets任意排列分类值产生较多交叉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中位数的启发式分类值排列算法,自动优化分类值布局顺序,减轻视图中的可视混乱,而后应用改进的Parallel Sets分析了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arallel Sets可清晰展现国际恐怖主义数据库中各分类值间的关联,从而辅助用户获取不同恐怖组织的行为特征等隐性信息;基于中位数的启发式分类值排列算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分类值较多的数据集。
针对分类型可视化工具Parallel Sets任意排列分类值产生较多交叉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中位数的启发式分类值排列算法,自动优化分类值布局顺序,减轻视图中的可视混乱,而后应用改进的Parallel Sets分析了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arallel Sets可清晰展现国际恐怖主义数据库中各分类值间的关联,从而辅助用户获取不同恐怖组织的行为特征等隐性信息;基于中位数的启发式分类值排列算法简单高效,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分类值较多的数据集。
2011, 36(2): 148-152.
摘要:
基于最新的非线性降维方法——流形学习的理论,从高光谱遥感数据内在的非线性结构出发,采用全局化的等距映射(Isomap)方法进行降维,取得了优于常用的MNF方法的结果。把光谱角和光谱信息散度与测地距离相结合用于Isomap算法,结果在冗余方差和光谱规范化特征值方面优于采用传统欧氏距离计算邻域的Isomap方法。实验表明,流形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基于最新的非线性降维方法——流形学习的理论,从高光谱遥感数据内在的非线性结构出发,采用全局化的等距映射(Isomap)方法进行降维,取得了优于常用的MNF方法的结果。把光谱角和光谱信息散度与测地距离相结合用于Isomap算法,结果在冗余方差和光谱规范化特征值方面优于采用传统欧氏距离计算邻域的Isomap方法。实验表明,流形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2011, 36(2): 153-156.
摘要:
通过对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及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物候特征分析,选用以NDVI数据为主的多波段、多时相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然后进行灰值形态学滤波,运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旱地,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分离湿地和水田。实验结果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
通过对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及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物候特征分析,选用以NDVI数据为主的多波段、多时相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然后进行灰值形态学滤波,运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旱地,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分离湿地和水田。实验结果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
2011, 36(2): 157-162.
摘要:
针对静脉特征图像中静脉边缘和末梢模糊造成匹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值模板图像的模糊匹配方法。该方法将提取出的静脉特征图像分割为三值图像,值1代表目标区,0.5代表模糊区,0代表背景区。三值图像用于模板匹配时,计算模板间非0值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作为相似分数,分数越低,则模板越相似。该方法匹配能力强,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绝对位置匹配,对模糊的静脉边缘和末梢匹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实验中采集的456张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进行匹配,正确识别率达99.46%,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针对静脉特征图像中静脉边缘和末梢模糊造成匹配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值模板图像的模糊匹配方法。该方法将提取出的静脉特征图像分割为三值图像,值1代表目标区,0.5代表模糊区,0代表背景区。三值图像用于模板匹配时,计算模板间非0值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作为相似分数,分数越低,则模板越相似。该方法匹配能力强,不要求点与点之间的绝对位置匹配,对模糊的静脉边缘和末梢匹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实验中采集的456张近红外手指静脉图像进行匹配,正确识别率达99.46%,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2011, 36(2): 163-166.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匹配窗口的SIFT算法,通过构建虚拟匹配窗口,增大SIFT特征点之间的尺度相似性,提高了匹配的几率;并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和双线性内插法的结合完成自动配准。文中选取角度和尺度偏差较大的SPOT-5(P)与TM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配准精度小于一个像素。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匹配窗口的SIFT算法,通过构建虚拟匹配窗口,增大SIFT特征点之间的尺度相似性,提高了匹配的几率;并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和双线性内插法的结合完成自动配准。文中选取角度和尺度偏差较大的SPOT-5(P)与TM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配准精度小于一个像素。
2011, 36(2): 167-170.
摘要:
在利用KD-树进行粗差剔除的基础上,结合机载LiDAR数据的多回波特性剔除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利用形态学重建的方法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滤波,且运行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参数。使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实验,并与国际上8种滤波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种场景的适应性较强,既能有效地去除非地面点,又能很好地保留地面点,使Ⅰ类误差、Ⅱ类误差和总体误差分别保持在9.93%、7.27%和9.76%以下,整体性能优于经典的滤波方法。
在利用KD-树进行粗差剔除的基础上,结合机载LiDAR数据的多回波特性剔除不必要的冗余数据,利用形态学重建的方法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滤波,且运行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参数。使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实验,并与国际上8种滤波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种场景的适应性较强,既能有效地去除非地面点,又能很好地保留地面点,使Ⅰ类误差、Ⅱ类误差和总体误差分别保持在9.93%、7.27%和9.76%以下,整体性能优于经典的滤波方法。
2011, 36(2): 171-175.
摘要:
从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光谱数据的分离性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用OMIS传感器获得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多类SVM的分类精度,并和传统的光谱角制图和最小距离分类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进行高光谱分类时,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最高。
从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高光谱数据的分离性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用OMIS传感器获得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各种多类SVM的分类精度,并和传统的光谱角制图和最小距离分类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VM进行高光谱分类时,基于分离性测度的二叉树多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最高。
2011, 36(2): 176-180.
摘要:
针对传统三维形变模型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三维形变模型进行个性化三维人脸重建。首先建立基于关键特征区域重采样的标准三维人脸数据库,实现三维人脸的稠密对应;然后选择与目标人脸奇异值向量最相似的人脸作为形变模型的基空间,进行形变模型成分的动态选择;最后引入基于特征点的稀疏形变模型替代原稠密对应形变模型进行匹配求解线性组合系数,并完成特定的三维人脸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建模时间短、复杂度低,通过单张图片的少量特征点能生成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
针对传统三维形变模型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三维形变模型进行个性化三维人脸重建。首先建立基于关键特征区域重采样的标准三维人脸数据库,实现三维人脸的稠密对应;然后选择与目标人脸奇异值向量最相似的人脸作为形变模型的基空间,进行形变模型成分的动态选择;最后引入基于特征点的稀疏形变模型替代原稠密对应形变模型进行匹配求解线性组合系数,并完成特定的三维人脸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建模时间短、复杂度低,通过单张图片的少量特征点能生成逼真的三维人脸模型。
2011, 36(2): 181-184.
摘要:
针对遥感在三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用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任务)和TM(陆地资源卫星专题绘图仪)数据建立森林场景的方法。利用L系统语言和L-studio软件,通过提取的分枝规则建立了针叶树和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落叶树的几何模型,并将其作为森林场景内树木的纹理贴图。实验区的三维地形用四叉树结构建立,综合应用数据分块、动态载入、双缓存数组等措施提高大范围场景的漫游速度。从TM影像获取目视判读的遥感分类图和LAI反演图,结合控制树木的栽种位置和纹理选择,建立了单幅TM影像大小的森林场景。实验为其他遥感数据的三维显示提供了通用的建模方法。
针对遥感在三维可视化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用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任务)和TM(陆地资源卫星专题绘图仪)数据建立森林场景的方法。利用L系统语言和L-studio软件,通过提取的分枝规则建立了针叶树和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落叶树的几何模型,并将其作为森林场景内树木的纹理贴图。实验区的三维地形用四叉树结构建立,综合应用数据分块、动态载入、双缓存数组等措施提高大范围场景的漫游速度。从TM影像获取目视判读的遥感分类图和LAI反演图,结合控制树木的栽种位置和纹理选择,建立了单幅TM影像大小的森林场景。实验为其他遥感数据的三维显示提供了通用的建模方法。
2011, 36(2): 185-189.
摘要:
提出了一种RPC参数精化方法,即通过消除虚拟控制格网点上的系统误差来实现RPC参数的精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QuickBird影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精化RPC参数以后,其像点的平面精度达到了±2.4 pixels;对于SPOT-5立体像对而言,基于精化RPC参数的影像目标立体定位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别为±5.892 m和±4.020 m。
提出了一种RPC参数精化方法,即通过消除虚拟控制格网点上的系统误差来实现RPC参数的精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QuickBird影像,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精化RPC参数以后,其像点的平面精度达到了±2.4 pixels;对于SPOT-5立体像对而言,基于精化RPC参数的影像目标立体定位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分别为±5.892 m和±4.020 m。
2011, 36(2): 190-194.
摘要: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交比这一射影变换不变量的单幅图像平面几何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化场景中的平行、垂直等几何关系计算平面的灭点灭线;然后利用平面上已知长度的参考线段及灭点、灭线信息构建交比;最后依据待求线段与已知几何信息的位置关系计算待求线段的长度。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交比这一射影变换不变量的单幅图像平面几何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化场景中的平行、垂直等几何关系计算平面的灭点灭线;然后利用平面上已知长度的参考线段及灭点、灭线信息构建交比;最后依据待求线段与已知几何信息的位置关系计算待求线段的长度。对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011, 36(2): 195-198.
摘要:
以内蒙古明安镇为试验区,基于TM遥感影像对PDI和MPDI两种干旱监测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和比较。试验表明,PDI、MPDI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分别为0.37、0.535 5,这两种指数在试验区进行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MPDI的监测精度高于PDI。此外,通过整个试验区PDI和MPDI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以及这两种指数值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整个试验区,两者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植被覆盖区,MPDI的干旱监测效果要明显好于PDI,这主要是因为MPDI考虑了植被覆盖的影响。
以内蒙古明安镇为试验区,基于TM遥感影像对PDI和MPDI两种干旱监测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和比较。试验表明,PDI、MPDI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分别为0.37、0.535 5,这两种指数在试验区进行干旱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MPDI的监测精度高于PDI。此外,通过整个试验区PDI和MPDI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以及这两种指数值与植被覆盖区实测土壤含水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整个试验区,两者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植被覆盖区,MPDI的干旱监测效果要明显好于PDI,这主要是因为MPDI考虑了植被覆盖的影响。
2011, 36(2): 199-203.
摘要:
针对线阵CCD影像,研究了MVLL算法的匹配走向,得出了匹配走向即建筑物底部至对应屋顶的连线在匹配过程中为近似直线的结论。分析了MVLL算法中地表断裂特征通常匹配至屋底的匹配难点,改进了相关参数自适应调整算法,给出了自适应窗口变化算法的流程。两组ADS40线阵影像的断裂特征匹配实验表明,经过自适应窗口变化后,地表断裂特征能够成功匹配,MVLL算法的自适应性增强。
针对线阵CCD影像,研究了MVLL算法的匹配走向,得出了匹配走向即建筑物底部至对应屋顶的连线在匹配过程中为近似直线的结论。分析了MVLL算法中地表断裂特征通常匹配至屋底的匹配难点,改进了相关参数自适应调整算法,给出了自适应窗口变化算法的流程。两组ADS40线阵影像的断裂特征匹配实验表明,经过自适应窗口变化后,地表断裂特征能够成功匹配,MVLL算法的自适应性增强。
2011, 36(2): 204-207.
摘要:
用MODTRAN模拟计算了全国34个地点的逐月和全年平均大气模式在940 nm波段的水汽透过率,并拟合出每种大气模式水汽透过率与水汽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参数a、b。结果表明,参数a、b值与模式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a-W、b-W的经验关系式,且该关系式与海拔高度H(地面气压p0)有关。最后分析了a、b值的变化对地基消光反演水汽量精度的影响。
用MODTRAN模拟计算了全国34个地点的逐月和全年平均大气模式在940 nm波段的水汽透过率,并拟合出每种大气模式水汽透过率与水汽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参数a、b。结果表明,参数a、b值与模式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a-W、b-W的经验关系式,且该关系式与海拔高度H(地面气压p0)有关。最后分析了a、b值的变化对地基消光反演水汽量精度的影响。
2011, 36(2): 208-211.
摘要:
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了GNSS-R接收天线俯仰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和轨道倾角对镜像反射点数量的影响,对4颗和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时空分辨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获取了星座的时间分辨率。认为由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8 h可完成全球5°×5°海洋格点的探测任务。
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了GNSS-R接收天线俯仰角、卫星轨道长半轴和轨道倾角对镜像反射点数量的影响,对4颗和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时空分辨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分别获取了星座的时间分辨率。认为由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8 h可完成全球5°×5°海洋格点的探测任务。
2011, 36(2): 212-217.
摘要:
对探月任务精密定轨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轨道确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SMART-1探月卫星测轨数据,对精密定轨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3 d数据弧段定轨结果精度优于百米。在嫦娥一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各轨道段轨道的计算结果准确,卫星成功进入环月使命轨道,特别是原计划三次中途修正仅执行了一次,为卫星节约了宝贵的燃料。与外部星历互差的结果表明,整个任务阶段定轨精度在百米量级,环月段定轨精度约数十米。实施结果表明,该文给出的定轨技术理论正确,关键技术解决有效,完全满足探月任务工程测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对探月任务精密定轨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轨道确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SMART-1探月卫星测轨数据,对精密定轨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3 d数据弧段定轨结果精度优于百米。在嫦娥一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各轨道段轨道的计算结果准确,卫星成功进入环月使命轨道,特别是原计划三次中途修正仅执行了一次,为卫星节约了宝贵的燃料。与外部星历互差的结果表明,整个任务阶段定轨精度在百米量级,环月段定轨精度约数十米。实施结果表明,该文给出的定轨技术理论正确,关键技术解决有效,完全满足探月任务工程测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2011, 36(2): 218-221.
摘要:
利用相位平滑伪距观测值,并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序贯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研究构建了西安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该模型的内符合平均精度为6.9 cm,外符合平均精度为8.8 cm,通过与全球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计算的电子含量进行对比,并将两种模型进行单频PPP定位测试。结果显示,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明显优于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
利用相位平滑伪距观测值,并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序贯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研究构建了西安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该模型的内符合平均精度为6.9 cm,外符合平均精度为8.8 cm,通过与全球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计算的电子含量进行对比,并将两种模型进行单频PPP定位测试。结果显示,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明显优于格网电离层延迟模型的精度。
2011, 36(2): 222-225.
摘要:
针对短周期降水序列模型估计困难、滤波误差不确定问题提出了在线向量机与Unscented Kalman滤波相结合的降水时间序列预测与滤波方法。从理论推导到真实数据的实验以及详细的误差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对短周期降水序列滤波有较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相比传统Kalman滤波方法和向量机滤波方法,该方法有更好的滤波性能和实用性。
针对短周期降水序列模型估计困难、滤波误差不确定问题提出了在线向量机与Unscented Kalman滤波相结合的降水时间序列预测与滤波方法。从理论推导到真实数据的实验以及详细的误差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对短周期降水序列滤波有较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相比传统Kalman滤波方法和向量机滤波方法,该方法有更好的滤波性能和实用性。
2011, 36(2): 226-230.
摘要:
提出了基于费波纳奇数列调优的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算法;针对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只适用于真实航迹位于惯导航迹附近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即先基于相关极值匹配将惯导航迹修正到真实航迹附近,然后再进行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以进一步提高修正精度。通过试验区在不同仿真条件下的计算分析表明,惯导导航误差均得到了有效的修正。
提出了基于费波纳奇数列调优的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算法;针对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只适用于真实航迹位于惯导航迹附近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即先基于相关极值匹配将惯导航迹修正到真实航迹附近,然后再进行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以进一步提高修正精度。通过试验区在不同仿真条件下的计算分析表明,惯导导航误差均得到了有效的修正。
2011, 36(2): 231-234.
摘要:
基于等效源原理,提出了一种半自由点质量模型,并给出了顾及相邻点空间关系构造虚拟点质量的简单快速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点质量模型对离散GPS/水准观测数据进行拟合是可行的。
基于等效源原理,提出了一种半自由点质量模型,并给出了顾及相邻点空间关系构造虚拟点质量的简单快速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点质量模型对离散GPS/水准观测数据进行拟合是可行的。
2011, 36(2): 235-238.
摘要:
采用Leica Axyz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与测量机器人TCA2003联合作业的模式,通过矿区控制测量坐标系和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所建立的测站坐标系的联测与转换,实现测量成果坐标系统的统一,完成对矿山立井提升设备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检测,并借助Axyz软件对各提升设备的空间位姿进行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常规测量方法难以完成的特征点不可见、控制点缺失、空间分析计算复杂等难题。
采用Leica Axyz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与测量机器人TCA2003联合作业的模式,通过矿区控制测量坐标系和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所建立的测站坐标系的联测与转换,实现测量成果坐标系统的统一,完成对矿山立井提升设备的空间位置与姿态的高精度检测,并借助Axyz软件对各提升设备的空间位姿进行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常规测量方法难以完成的特征点不可见、控制点缺失、空间分析计算复杂等难题。
2011, 36(2): 239-243.
摘要:
从点状地图符号的构建和共享角度出发,分析了基于TrueType、图元法以及CAD图块符号等点状地图符号数据结构的优缺点。针对地图符号的图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数据结构,给出了TrueType符号、图元符号、信息块符号到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同化方法。实验验证了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数据结构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和较强的扩展性。
从点状地图符号的构建和共享角度出发,分析了基于TrueType、图元法以及CAD图块符号等点状地图符号数据结构的优缺点。针对地图符号的图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数据结构,给出了TrueType符号、图元符号、信息块符号到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同化方法。实验验证了基于路径的点状符号数据结构具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和较强的扩展性。
2011, 36(2): 244-247.
摘要:
为适应大坝监测系统中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复杂计算的要求,利用SQL语言对数据集灵活操作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QL数据计算的运算结构,通过对SQL软件的二次开发,并结合大坝监测系统中统计计算建模的特点,将原本软件对数据的运算操作转化为SQL的直接运算,最终达到数据计算集成的一体化。系统运行结果显示,新方法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和软件的操作性能,简化了系统算法的编写,达到了系统的优化开发。
为适应大坝监测系统中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复杂计算的要求,利用SQL语言对数据集灵活操作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QL数据计算的运算结构,通过对SQL软件的二次开发,并结合大坝监测系统中统计计算建模的特点,将原本软件对数据的运算操作转化为SQL的直接运算,最终达到数据计算集成的一体化。系统运行结果显示,新方法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运算速度和软件的操作性能,简化了系统算法的编写,达到了系统的优化开发。
2011, 36(2): 248-251.
摘要: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中的电离层杂波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结合自适应旁瓣对消来抑制电离层杂波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时频分析合理地选择扫频脉冲时段和多普勒频率区间,然后对选定的时频域区间利用特征分解法分别进行阵元-脉冲域和阵元-多普勒域抑制电离层杂波,最后利用阵列结构特点采用分段处理的自适应旁瓣对消继续对电离层杂波进行抑制。实测数据表明,该处理方法对电离层杂波的抑制效果很好。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中的电离层杂波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结合自适应旁瓣对消来抑制电离层杂波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时频分析合理地选择扫频脉冲时段和多普勒频率区间,然后对选定的时频域区间利用特征分解法分别进行阵元-脉冲域和阵元-多普勒域抑制电离层杂波,最后利用阵列结构特点采用分段处理的自适应旁瓣对消继续对电离层杂波进行抑制。实测数据表明,该处理方法对电离层杂波的抑制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