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30卷 第8期
2005, 30(8): 659-663.
摘要:
介绍了一种利用较少控制点、基于新几何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于IKONOS影像数据和另外一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基于RPC参数的区域网平差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只有少量控制点的情况下,达到的精度与相应影像的地面分辨率是一致的。
介绍了一种利用较少控制点、基于新几何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于IKONOS影像数据和另外一些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基于RPC参数的区域网平差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只有少量控制点的情况下,达到的精度与相应影像的地面分辨率是一致的。
2005, 30(8): 664-667.
摘要:
针对数字正射影像变化检测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知识引导的多维变化模板分析方法,探讨了由粗到细的四叉树变化检测模板生成方法和一些利用GIS知识的专家打分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一个实验区不同时期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和正射影像库的更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针对数字正射影像变化检测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知识引导的多维变化模板分析方法,探讨了由粗到细的四叉树变化检测模板生成方法和一些利用GIS知识的专家打分方法。利用此方法,对一个实验区不同时期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和正射影像库的更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005, 30(8): 668-672.
摘要:
研究了相邻等高线形状的变化规律,得出相邻等高线形状变化具有相似性的结论,而决定这种相似性的根本因素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三维地形高程起伏变化的自然情况。以该规律为理论依据,研究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相似性变化特性的三维表面重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等高线所含有的地形高程信息,较好地实现三维表面重建。
研究了相邻等高线形状的变化规律,得出相邻等高线形状变化具有相似性的结论,而决定这种相似性的根本因素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三维地形高程起伏变化的自然情况。以该规律为理论依据,研究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相似性变化特性的三维表面重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等高线所含有的地形高程信息,较好地实现三维表面重建。
2005, 30(8): 673-676.
摘要:
提出了获取建筑物大比例尺立面影像的一种理论与方法。根据数字相机倾斜影像,利用建筑物外观的几何条件与约束条件,按照透视变换原理,导出相应关系式,直接获取相同主距的“平行影像”。随后,依据最少的实地控制,将平行影像放大到给定比例尺数字城市中。该方法加快了车载系统大比例尺建筑物立面影像的获取过程,不受建筑物高度的影响,并可用于机载、固定站和人工方式等多种作业模式。
提出了获取建筑物大比例尺立面影像的一种理论与方法。根据数字相机倾斜影像,利用建筑物外观的几何条件与约束条件,按照透视变换原理,导出相应关系式,直接获取相同主距的“平行影像”。随后,依据最少的实地控制,将平行影像放大到给定比例尺数字城市中。该方法加快了车载系统大比例尺建筑物立面影像的获取过程,不受建筑物高度的影响,并可用于机载、固定站和人工方式等多种作业模式。
2005, 30(8): 677-681.
摘要:
选择了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通过对悬浮泥沙反演结果影像的叠加,求算叠加像素点像素平均值,计算了研究海域在1995~2000年间月、季及丰枯水期几个时间尺度上的悬浮泥沙平均浓度及其平均变化。结果大致表明了陆地径流对海域的影响范围和悬浮泥沙在海域的运动方向。
选择了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通过对悬浮泥沙反演结果影像的叠加,求算叠加像素点像素平均值,计算了研究海域在1995~2000年间月、季及丰枯水期几个时间尺度上的悬浮泥沙平均浓度及其平均变化。结果大致表明了陆地径流对海域的影响范围和悬浮泥沙在海域的运动方向。
2005, 30(8): 682-684.
摘要:
以机场识别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改进的BP网络作为算法工具,以TM影像作为原始数据,在特征级信息融合技术框架下进行机场识别研究。首先对可用于机场识别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使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几何形状特征这三个特征的7维矢量作为BP网络的输入,并对BP网络的训练、测试和识别三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以机场识别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改进的BP网络作为算法工具,以TM影像作为原始数据,在特征级信息融合技术框架下进行机场识别研究。首先对可用于机场识别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使用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几何形状特征这三个特征的7维矢量作为BP网络的输入,并对BP网络的训练、测试和识别三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2005, 30(8): 685-688.
摘要:
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靠岸船舶的灰度、纹理特征往往和港口地面接近,与离岸船舶相比,其自动提取与识别相对更为困难,为此,为离岸、靠岸船舶的提取设计了不同方案。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靠岸船舶的灰度、纹理特征往往和港口地面接近,与离岸船舶相比,其自动提取与识别相对更为困难,为此,为离岸、靠岸船舶的提取设计了不同方案。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005, 30(8): 689-693.
摘要:
针对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中线状目标的特点,提出一种结合区域和直线特征识别线状目标的方法。在基于标记点分水岭变换进行初始分割的基础上,利用关于目标的知识和区域邻接图(RAG)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线状目标。
针对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中线状目标的特点,提出一种结合区域和直线特征识别线状目标的方法。在基于标记点分水岭变换进行初始分割的基础上,利用关于目标的知识和区域邻接图(RAG)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合并,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线状目标。
2005, 30(8): 694-698.
摘要:
将最小支持向量机LS-SVM用于航空影像的分割,讨论了不同核函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和稀疏化处理对决策函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了LS-SVM方法用于航空影像分割的可行性。
将最小支持向量机LS-SVM用于航空影像的分割,讨论了不同核函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和稀疏化处理对决策函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了LS-SVM方法用于航空影像分割的可行性。
2005, 30(8): 699-702.
摘要:
介绍了利用MODIS卫星数据计算VIUPD的步骤,将计算结果与NDVI和EVI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介绍了利用MODIS卫星数据计算VIUPD的步骤,将计算结果与NDVI和EVI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2005, 30(8): 703-707.
摘要:
在分析热红外遥感和现有的劈窗算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MODIS数据对劈窗算法进行了推导。通过对热辐射强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对Planck函数进行了线性简化,同时分析了MODIS的波段设置特点。MODIS的近红外波段适宜于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而大气透过率主要从MODIS的近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而根据水汽含量与大气透过率的关系来进行估算。通过MODIS的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地表温度反演所需要的基本参数,从而形成了针对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的劈窗算法。最后以环渤海地区为实验区,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
在分析热红外遥感和现有的劈窗算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MODIS数据对劈窗算法进行了推导。通过对热辐射强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对Planck函数进行了线性简化,同时分析了MODIS的波段设置特点。MODIS的近红外波段适宜于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而大气透过率主要从MODIS的近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而根据水汽含量与大气透过率的关系来进行估算。通过MODIS的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地表温度反演所需要的基本参数,从而形成了针对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的劈窗算法。最后以环渤海地区为实验区,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
2005, 30(8): 708-711.
摘要: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2005, 30(8): 712-715.
摘要:
依据机载SAR成像的原理,给出了一种实用的机载SAR直接对地定位公式,并结合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了定位纠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机载SAR图像对地定位的原理,推导了定位误差的传播公式,并进行了一些误差模拟研究
依据机载SAR成像的原理,给出了一种实用的机载SAR直接对地定位公式,并结合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了定位纠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机载SAR图像对地定位的原理,推导了定位误差的传播公式,并进行了一些误差模拟研究
2005, 30(8): 716-719.
摘要:
在分析了一些现有滤波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干涉条纹图的连续性、圆周期性等主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加权的圆周期均值滤波。将该方法用于由ERS-1原始数据生成的干涉条纹,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很好地抑制了噪声,而且具有良好的干涉条纹保持特性
在分析了一些现有滤波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干涉条纹图的连续性、圆周期性等主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加权的圆周期均值滤波。将该方法用于由ERS-1原始数据生成的干涉条纹,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很好地抑制了噪声,而且具有良好的干涉条纹保持特性
2005, 30(8): 720-722.
摘要:
大气退化图像最主要的特征是退化造成的影响和景物与相机的之间的距离相关。针对这种相关性,并结合大气退化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对大气退化图像的处理不需要任何辅助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大气退化图像最主要的特征是退化造成的影响和景物与相机的之间的距离相关。针对这种相关性,并结合大气退化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对大气退化图像的处理不需要任何辅助信息。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2005, 30(8): 723-727.
摘要:
构建了基于块区域二阶矩比的三帧差分运动检测模型,应用文献[1]中的核密度估计模型来滤除其中的非运动区域,并采用支持向量聚类实现多目标检测。给出了运动物体轮廓快速追踪的RW算法,该算法不必考虑检测区域内部的细节问题,能够充分利用所检测到的边缘信息,比较符合人眼对轮廓的搜索习惯。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构建了基于块区域二阶矩比的三帧差分运动检测模型,应用文献[1]中的核密度估计模型来滤除其中的非运动区域,并采用支持向量聚类实现多目标检测。给出了运动物体轮廓快速追踪的RW算法,该算法不必考虑检测区域内部的细节问题,能够充分利用所检测到的边缘信息,比较符合人眼对轮廓的搜索习惯。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2005, 30(8): 728-731.
摘要:
在空间目标拓扑关系组合式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基本空间拓扑关系的组合方法,并根据基本空间拓扑关系,提出了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拓扑关系的两种分类体系,详细绘制了相应的空间拓扑关系图。
在空间目标拓扑关系组合式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基本空间拓扑关系的组合方法,并根据基本空间拓扑关系,提出了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拓扑关系的两种分类体系,详细绘制了相应的空间拓扑关系图。
2005, 30(8): 732-735.
摘要:
从对逆指标进行线性变换、用对数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及评价指标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东湖的水质污染质量评价中。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更为合理地保留了原始指标矩阵中的信息,且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评价过程全部用计算机实现,并将评价结果生成东湖水质污染专题图。
从对逆指标进行线性变换、用对数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及评价指标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东湖的水质污染质量评价中。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更为合理地保留了原始指标矩阵中的信息,且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评价过程全部用计算机实现,并将评价结果生成东湖水质污染专题图。
2005, 30(8): 736-738.
摘要:
证明了PPP解与网解的等价性,比较了网解和PPP解模式下的位置和对流层延迟参数的解算结果,实验验证了这两种GPS解算模式下参数解的等价性
证明了PPP解与网解的等价性,比较了网解和PPP解模式下的位置和对流层延迟参数的解算结果,实验验证了这两种GPS解算模式下参数解的等价性
2005, 30(8): 739-743.
摘要:
利用IGS所发布的对GPS全球站处理后形成的单天解SINEX文件,通过参数转换和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两种不同的思路,详细推导了ERP参数的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利用自编程序估计的结果与IERS所发布的结果的比较,发现单纯利用GPS观测结果进行ERP参数的估计可能存在残留的系统性偏差。
利用IGS所发布的对GPS全球站处理后形成的单天解SINEX文件,通过参数转换和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两种不同的思路,详细推导了ERP参数的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利用自编程序估计的结果与IERS所发布的结果的比较,发现单纯利用GPS观测结果进行ERP参数的估计可能存在残留的系统性偏差。
2005, 30(8): 744-747.
摘要:
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的随机模型为基本框架,在差分干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应于DEM生成过程和形变提取过程,分别定义了由高程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和由形变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解缠算子约束条件,完善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数学模型。根据完善后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差分干涉测量基本的两轨、三轨、四轨算法的模型公式,并对其中的误差源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的随机模型为基本框架,在差分干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应于DEM生成过程和形变提取过程,分别定义了由高程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和由形变引起的相位模糊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解缠算子约束条件,完善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基本数学模型。根据完善后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差分干涉测量基本的两轨、三轨、四轨算法的模型公式,并对其中的误差源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2005, 30(8): 748-751.
摘要:
依据卫星重力、大地水准面观测结果,对表示地球形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进行了不同阶次的球谐函数计算和分析,发现2~6阶大地水准面异常表现出了地球双重非对称的基本形状,而高于6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只表示了地球形态的局部变化特征。另外,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资料联合反演了三维全球地幔密度异常。结果显示了地幔密度异常不仅在横向上,而且在纵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对比分析低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地幔密度异常结果表明,地球形状非对称性主要是由下地幔的物质密度不均匀引起的。
依据卫星重力、大地水准面观测结果,对表示地球形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进行了不同阶次的球谐函数计算和分析,发现2~6阶大地水准面异常表现出了地球双重非对称的基本形状,而高于6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只表示了地球形态的局部变化特征。另外,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资料联合反演了三维全球地幔密度异常。结果显示了地幔密度异常不仅在横向上,而且在纵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对比分析低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地幔密度异常结果表明,地球形状非对称性主要是由下地幔的物质密度不均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