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9卷 第5期
2004, 29(5): 377-379.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1
摘要:
现代卫星重力测量主要利用星载GPS接收机、加速度计、星载测距仪等来确定重力卫星的轨道,削弱非保守力的干扰,由此根据卫星的位置、速度及其变率来确定地球重力场。而上述GPS等星载仪器所提供的数据,包括卫星轨道坐标及其速率、扰动加速度、星间距离及其变率,都是以三维直角坐标(x,y,z)的形式表示的,因此,地球重力场、重力和重力梯度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在卫星重力解算中具有实际意义。
现代卫星重力测量主要利用星载GPS接收机、加速度计、星载测距仪等来确定重力卫星的轨道,削弱非保守力的干扰,由此根据卫星的位置、速度及其变率来确定地球重力场。而上述GPS等星载仪器所提供的数据,包括卫星轨道坐标及其速率、扰动加速度、星间距离及其变率,都是以三维直角坐标(x,y,z)的形式表示的,因此,地球重力场、重力和重力梯度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表达式在卫星重力解算中具有实际意义。
2004, 29(5): 380-384.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2
摘要:
对2002年第001d到第100d的加速度计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其由加速度计轴系坐标系(IFX)转换到协议惯性系(CIS),分析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及相关改正的效果,针对加速度计应用于地球重力场研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对2002年第001d到第100d的加速度计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其由加速度计轴系坐标系(IFX)转换到协议惯性系(CIS),分析了观测数据的质量及相关改正的效果,针对加速度计应用于地球重力场研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2004, 29(5): 385-388.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3
摘要:
从分析绘制异常型直方图的观测误差出发,讨论了直方图区间的模糊化问题,给出了计算模糊频数的公式和绘制模糊直方图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了模糊直方图的优越性。
从分析绘制异常型直方图的观测误差出发,讨论了直方图区间的模糊化问题,给出了计算模糊频数的公式和绘制模糊直方图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了模糊直方图的优越性。
2004, 29(5): 389-393.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4
摘要:
在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两种处理方案,分析了一些简单的坐标函数约束对解算模糊度的作用,并用两个实际算例验证了坐标约束在单历元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在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两种处理方案,分析了一些简单的坐标函数约束对解算模糊度的作用,并用两个实际算例验证了坐标约束在单历元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2004, 29(5): 394-397.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5
摘要:
在多波束数据处理中,系统误差一般很少被顾及,部分文献采用两步滤波法削弱了系统误差的影响,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较差。半参数(非参数)法在系统分析了测深数据系统误差来源以及各误差源间相互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对系统误差进行分解,确定系统误差各贡献成分的函数模型;根据估计点位,结合已确立的模型,计算各贡献成分对系统误差的贡献量;综合各贡献量,获得估计点深度的系统误差,进而在原始深度数据中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在多波束数据处理中,系统误差一般很少被顾及,部分文献采用两步滤波法削弱了系统误差的影响,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较差。半参数(非参数)法在系统分析了测深数据系统误差来源以及各误差源间相互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对系统误差进行分解,确定系统误差各贡献成分的函数模型;根据估计点位,结合已确立的模型,计算各贡献成分对系统误差的贡献量;综合各贡献量,获得估计点深度的系统误差,进而在原始深度数据中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2004, 29(5): 398-101.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6
摘要:
用补偿最小二乘原理,得到了参数和非参数分量的惟一解,并通过模拟计算,对半参数回归模型和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方法能较好地将观测值中具有连续光滑特性的系统误差分离出来。
用补偿最小二乘原理,得到了参数和非参数分量的惟一解,并通过模拟计算,对半参数回归模型和参数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半参数回归方法能较好地将观测值中具有连续光滑特性的系统误差分离出来。
2004, 29(5): 402-106.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7
摘要:
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的侧扫声纳图像处理的特殊过程。根据现代侧扫声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声线跟踪法进行斜距改正,同时对目标阴影区进行了处理;对文献[1]的灰度不均衡的改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出灰度突变区,根据剔除突变区后计算的灰度改正系数进行航向上的灰度改正,并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鉴于波束展宽效应对远场目标造成的拖尾效应,论述了对拖尾效应使用的去卷积的改正算法。
论述了基于数据融合的侧扫声纳图像处理的特殊过程。根据现代侧扫声纳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声线跟踪法进行斜距改正,同时对目标阴影区进行了处理;对文献[1]的灰度不均衡的改正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小波变换检测出灰度突变区,根据剔除突变区后计算的灰度改正系数进行航向上的灰度改正,并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鉴于波束展宽效应对远场目标造成的拖尾效应,论述了对拖尾效应使用的去卷积的改正算法。
2004, 29(5): 407-410.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8
摘要:
根据两空间的不同特性和两空间模糊度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了双空间搜索算法,使两空间的模糊度候选值明显减少,因此可以加快模糊度的搜索速度,并用车载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车载"动对动"定位结果与常规RTK结果比较,精度达到mm级。
根据两空间的不同特性和两空间模糊度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了双空间搜索算法,使两空间的模糊度候选值明显减少,因此可以加快模糊度的搜索速度,并用车载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车载"动对动"定位结果与常规RTK结果比较,精度达到mm级。
2004, 29(5): 411-41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09
摘要:
介绍了平面相似变换建模联测点粗差探测因子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利用信息扩散估计探测建模联测点粗差的操作方法,研究了利用近似t-检验构建模型可靠性判据的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介绍了平面相似变换建模联测点粗差探测因子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利用信息扩散估计探测建模联测点粗差的操作方法,研究了利用近似t-检验构建模型可靠性判据的理论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
2004, 29(5): 416-419.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0
摘要:
阐述了小波分析技术用于强污染GPS单历元形变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含少量粗差的低信噪比形变信号为例,研究了基于Mallat分解和合成算法,分离信号趋势项并进行粗差识别的技术。采用小波软阈值降噪的方法去除强污染数据中的随机噪声,降噪效果远好于中值滤波。最后对识别的粗差信息进行线性修复,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形变信号。
阐述了小波分析技术用于强污染GPS单历元形变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以含少量粗差的低信噪比形变信号为例,研究了基于Mallat分解和合成算法,分离信号趋势项并进行粗差识别的技术。采用小波软阈值降噪的方法去除强污染数据中的随机噪声,降噪效果远好于中值滤波。最后对识别的粗差信息进行线性修复,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形变信号。
2004, 29(5): 420-42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1
摘要:
在系统讨论和典型概括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和分析耕地供需平衡变化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概念下耕地供需动态平衡体系,并以监测变化、发现警情、明确警情、明确警度、寻找警源、明确警源、区内排警、区外排警为主线,从预兆量、行动量和结果量不同层面构建了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并对多层警示指标,特别是对最终结果层的耕地总量失衡、质量失衡、均量失衡、时间失衡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重点讨论。
在系统讨论和典型概括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和分析耕地供需平衡变化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概念下耕地供需动态平衡体系,并以监测变化、发现警情、明确警情、明确警度、寻找警源、明确警源、区内排警、区外排警为主线,从预兆量、行动量和结果量不同层面构建了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并对多层警示指标,特别是对最终结果层的耕地总量失衡、质量失衡、均量失衡、时间失衡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重点讨论。
2004, 29(5): 426-432.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2
摘要:
针对地图综合中因道路符号的夸大表示而引起的道路与建筑物的图形冲突,提出了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制图员具备视觉及分析功能的具体方法,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栅格矢量混合数据结构,以便通过将移位区内的所有建筑物分类,进行制图移位和受控变形等解决图形冲突。
针对地图综合中因道路符号的夸大表示而引起的道路与建筑物的图形冲突,提出了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制图员具备视觉及分析功能的具体方法,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栅格矢量混合数据结构,以便通过将移位区内的所有建筑物分类,进行制图移位和受控变形等解决图形冲突。
2004, 29(5): 433-437.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3
摘要:
针对土地评估系统中评估知识紧密结合模式和松散结合模式的缺点,采用评估知识库作为专题数据与程序的接口,对评估知识与数据实体的相互关系、评估知识分类、表达、存储以及系统集成模式进行了讨论。
针对土地评估系统中评估知识紧密结合模式和松散结合模式的缺点,采用评估知识库作为专题数据与程序的接口,对评估知识与数据实体的相互关系、评估知识分类、表达、存储以及系统集成模式进行了讨论。
2004, 29(5): 438-442.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4
摘要:
提出了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描述框架,其规范化描述形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使用三角网作为工具设计了建立拓扑关系的算法。以提出的拓扑关系描述为基础,具体实现了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处理过程可以同时考虑开曲线(包括断线)和闭曲线,提高了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将断线连接为完整目标,减少了人机交互的编辑工作。
提出了等高线拓扑关系的描述框架,其规范化描述形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使用三角网作为工具设计了建立拓扑关系的算法。以提出的拓扑关系描述为基础,具体实现了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处理过程可以同时考虑开曲线(包括断线)和闭曲线,提高了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将断线连接为完整目标,减少了人机交互的编辑工作。
2004, 29(5): 443-446,45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5
摘要:
针对GIS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的多边形骨架线与形心提取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结构的多边形主骨架线与形心的自动搜索算法,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分析了该算法的特点。
针对GIS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的多边形骨架线与形心提取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结构的多边形主骨架线与形心的自动搜索算法,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分析了该算法的特点。
2004, 29(5): 447-450,46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6
摘要:
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目标之间的两种空间方向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利用栅格数据的特征和方向关系矩阵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基于单个栅格单元与参考目标之间角度的变化计算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方向相似性。这两种方法简化了由Goyal提出的基于方向关系矩阵模型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的方法,克服了方向产生某些细微变化时的限制,在计算面状目标空间方向相似性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面状目标之间的两种空间方向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利用栅格数据的特征和方向关系矩阵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基于单个栅格单元与参考目标之间角度的变化计算面状目标之间空间方向相似性。这两种方法简化了由Goyal提出的基于方向关系矩阵模型计算空间方向相似性的方法,克服了方向产生某些细微变化时的限制,在计算面状目标空间方向相似性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2004, 29(5): 451-45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7
摘要:
在研究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矢量空间数据的两种属性分类概念,并就标准的功能扩充作了简要的论述和建议。
在研究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矢量空间数据的两种属性分类概念,并就标准的功能扩充作了简要的论述和建议。
2004, 29(5): 456-460,469.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8
摘要:
针对多时相多通道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问题,引入了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典型变换,并采用最小噪声比率变换对典型变换结果作后处理,得到差异影像,初步解决了将变化信息集中到少数分量中的问题。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针对多时相多通道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问题,引入了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典型变换,并采用最小噪声比率变换对典型变换结果作后处理,得到差异影像,初步解决了将变化信息集中到少数分量中的问题。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2004, 29(5): 461-465.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19
摘要:
介绍了基于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神经网络的输出层结构选用了3D结构,可以更好地保持多波段遥感数据中的内在拓扑结构;并选择天津大港地区的ASTER数据中的9个波段作为试验数据,通过对验证点的统计,分类精度达到了94%以上。
介绍了基于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神经网络的输出层结构选用了3D结构,可以更好地保持多波段遥感数据中的内在拓扑结构;并选择天津大港地区的ASTER数据中的9个波段作为试验数据,通过对验证点的统计,分类精度达到了94%以上。
2004, 29(5): 466-469.
doi: 10.13203/j.whugis2004.05.020
摘要: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264的快速运动估计方法:使用一维映射作为块排除准则,并充分利用H.264中的运动估计模式间的匹配冗余,使得7种运动估计模式并行执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估计精度几乎无损的情况下,本文算法比传统的全局搜索速度快6倍以上。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H.264的快速运动估计方法:使用一维映射作为块排除准则,并充分利用H.264中的运动估计模式间的匹配冗余,使得7种运动估计模式并行执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估计精度几乎无损的情况下,本文算法比传统的全局搜索速度快6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