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23卷 第4期
1998, 23(4): 285-286.
摘要:
今年12月16日恰逢王师之卓教授90华诞,国内外测绘界专家学者同声庆贺。王师誉满海内外,为文祝贺者有之,亲身参与庆寿盛会者大有其人。我忝为门墙,理应为文恭贺,奈因其中有40余年未能朝夕相处,兹择其所知略述一二,以为之贺。
今年12月16日恰逢王师之卓教授90华诞,国内外测绘界专家学者同声庆贺。王师誉满海内外,为文祝贺者有之,亲身参与庆寿盛会者大有其人。我忝为门墙,理应为文恭贺,奈因其中有40余年未能朝夕相处,兹择其所知略述一二,以为之贺。
1998, 23(4): 287-293.
摘要:
王之卓院士以其远见卓识,在1978年12月提出了摄影测量从模拟到解析,并最终走向全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并提出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研究方案,从而为其后摄影测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纪念王先生执教60周年暨90寿辰之际,我们重新发表20年前的这篇论文,以为纪念。
王之卓院士以其远见卓识,在1978年12月提出了摄影测量从模拟到解析,并最终走向全数字化的发展道路,并提出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研究方案,从而为其后摄影测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纪念王先生执教60周年暨90寿辰之际,我们重新发表20年前的这篇论文,以为纪念。
1998, 23(4): 294-296.
摘要:
分析了测绘学包括其主要子学科的发展,讨论了Geomatics的基本学科如GIS、RS、GPS的应用与基本理论。通过相应比较得出结论,测绘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就是Geomatics。讨论了一些有关测绘学科的新名称。从学科所应具备的知识角度出发,认为"空间信息学(Spatical Informatics)"或"空间信息工程(Spat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能够体现测绘学未来发展的特征。
分析了测绘学包括其主要子学科的发展,讨论了Geomatics的基本学科如GIS、RS、GPS的应用与基本理论。通过相应比较得出结论,测绘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就是Geomatics。讨论了一些有关测绘学科的新名称。从学科所应具备的知识角度出发,认为"空间信息学(Spatical Informatics)"或"空间信息工程(Spat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能够体现测绘学未来发展的特征。
1998, 23(4): 297-303.
摘要:
根据当前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较为详尽地讨论了1:1万至1:5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地球空间数据框架(DGDF)的概念,即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和DEM及与若干层矢量框架数据(如大地控制、交通图、水系、境界、行政边界、注记等)的整体集成的栅格-矢量一体化空间数据库,目的在于尽快建立起有活力的和可更新的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还详尽讨论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艺流程。
根据当前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较为详尽地讨论了1:1万至1:5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地球空间数据框架(DGDF)的概念,即基于数字正射影像和DEM及与若干层矢量框架数据(如大地控制、交通图、水系、境界、行政边界、注记等)的整体集成的栅格-矢量一体化空间数据库,目的在于尽快建立起有活力的和可更新的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还详尽讨论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的工艺流程。
1998, 23(4): 304-309.
摘要:
简要地叙述了利用三线阵CCD影像生成用于光束法空中三角的等效框幅像点坐标的方法,并构成所谓"等效框幅像片(EFP)"。从卫星摄影测量特点出发,光束法平差的数学模型除了经典的线性化共线方程外,还引用了外方位元素连续(平滑)条件。以数字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情况下光束法航线平差的结果,进而对中分辨率(10m)卫星三线阵CCD影像测制等高距为20m的地形图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简要地叙述了利用三线阵CCD影像生成用于光束法空中三角的等效框幅像点坐标的方法,并构成所谓"等效框幅像片(EFP)"。从卫星摄影测量特点出发,光束法平差的数学模型除了经典的线性化共线方程外,还引用了外方位元素连续(平滑)条件。以数字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情况下光束法航线平差的结果,进而对中分辨率(10m)卫星三线阵CCD影像测制等高距为20m的地形图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1998, 23(4): 310-313,286.
摘要:
评述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近几年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地球重力场的研究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评述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近几年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地球重力场的研究方向及其人才培养提出了若干建议。
1998, 23(4): 314-319.
摘要:
对'92'、96国家高精度GPS A级网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整体平差,研究了利用全国范围的高精度GPS网进行我国地壳形变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具有可比性92Ⅲ和96Ⅱ平差方案建立了在ITRF93框架下的我国块体运动模型,并与NNR-NUVEL1A模型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我国的板内块体运动模型,这一结果与地质结果较为一致。
对'92'、96国家高精度GPS A级网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整体平差,研究了利用全国范围的高精度GPS网进行我国地壳形变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具有可比性92Ⅲ和96Ⅱ平差方案建立了在ITRF93框架下的我国块体运动模型,并与NNR-NUVEL1A模型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我国的板内块体运动模型,这一结果与地质结果较为一致。
1998, 23(4): 320-323.
摘要:
在影像数据融合、动态变化监测等遥感影像集成分析和应用中,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获取的影像高精度快速配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配准的全自动方法,并实际用于SPOT(全色)和TM(多波段)影像的配准,其精度、可靠性和效率等均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方法。
在影像数据融合、动态变化监测等遥感影像集成分析和应用中,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获取的影像高精度快速配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传感器、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配准的全自动方法,并实际用于SPOT(全色)和TM(多波段)影像的配准,其精度、可靠性和效率等均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方法。
1998, 23(4): 324-328,363.
摘要:
讨论了变形监测中GPS单历元观测数据处理方法,重点是模糊度搜索空间的构成和搜索,最优解的获得和检验以及利用相位和伪距观测量提取多路径的影响。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测试结果和处理快速变形所能达到的精度。
讨论了变形监测中GPS单历元观测数据处理方法,重点是模糊度搜索空间的构成和搜索,最优解的获得和检验以及利用相位和伪距观测量提取多路径的影响。分析了所提方法的测试结果和处理快速变形所能达到的精度。
1998, 23(4): 329-336.
摘要:
由于仅用一个分维值难以区分不同的形态,首先需要对原分维概念予以扩充,即把原来仅局限于无标度区内的呈直线形分布的常数分维扩充为包括无标度区上下界以外区域在内的,呈反S形分布的变量(函数)分维,使分维方法的应用不受观测尺度的限制;其次,要研究表达扩充分维的数学模型。文中论述了反S形扩充分维的数值实现方法和增强描述复杂现象的能力。
由于仅用一个分维值难以区分不同的形态,首先需要对原分维概念予以扩充,即把原来仅局限于无标度区内的呈直线形分布的常数分维扩充为包括无标度区上下界以外区域在内的,呈反S形分布的变量(函数)分维,使分维方法的应用不受观测尺度的限制;其次,要研究表达扩充分维的数学模型。文中论述了反S形扩充分维的数值实现方法和增强描述复杂现象的能力。
1998, 23(4): 337-339.
摘要:
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与马尔柯夫随机场相结合的遗传算法在影像纹理分类中的应用。通过对4种纹理取样的实验,表明这种影像纹理分类方法可以提高分类的正确率。
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与马尔柯夫随机场相结合的遗传算法在影像纹理分类中的应用。通过对4种纹理取样的实验,表明这种影像纹理分类方法可以提高分类的正确率。
1998, 23(4): 340-344.
摘要:
阐述了一种新型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结构、数据处理及发展前景。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是视距测量原理在机载遥感技术系统中的实现,"高效率"和"定位"、"定性"能力增强是其主要特点,并将成为高动态资源环境监测的新型技术系统。
阐述了一种新型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结构、数据处理及发展前景。机载激光影像制图系统是视距测量原理在机载遥感技术系统中的实现,"高效率"和"定位"、"定性"能力增强是其主要特点,并将成为高动态资源环境监测的新型技术系统。
1998, 23(4): 345-350,393.
摘要:
围绕具有三旋转自由度的激光经纬仪,阐述它在封闭构筑物测量中应用的优越性,提出结构光工程测量中各种扫描关系式的解算式,并用实例证明所述理论的正确性与高效率。
围绕具有三旋转自由度的激光经纬仪,阐述它在封闭构筑物测量中应用的优越性,提出结构光工程测量中各种扫描关系式的解算式,并用实例证明所述理论的正确性与高效率。
1998, 23(4): 351-354,376.
摘要:
通过在房间的天花板和四壁上喷画专门设计的图案,实现在屋内自由运动物体的定位和定向。自由运动物体被装上CCD相机用以摄取壁板上的图案,并通过无线电将信号传输到屋内固定的计算机上。从影像提取图案特征以及从中解算定位参数(HX、HY、HZ)和定向参数(h、k、κ)的过程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支持这种处理的算法是基于传统摄影测量理论的,但一系列新的算式是专门推导出来的。
通过在房间的天花板和四壁上喷画专门设计的图案,实现在屋内自由运动物体的定位和定向。自由运动物体被装上CCD相机用以摄取壁板上的图案,并通过无线电将信号传输到屋内固定的计算机上。从影像提取图案特征以及从中解算定位参数(HX、HY、HZ)和定向参数(h、k、κ)的过程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支持这种处理的算法是基于传统摄影测量理论的,但一系列新的算式是专门推导出来的。
1998, 23(4): 355-358.
摘要:
本文利用目标提取技术,根据近似点位进行房屋角点的自动定位,自动搜索同名点,然后建立一个尽可能多地包含房顶面的目标窗口,取代传统的以房角为中心的窗口进行房顶角点影像匹配,提高了房顶角点匹配的可靠性,实现了航空影像房屋三维数据的半自动量测。进而在地面与建筑物表面二维半不规则三角网和原始数字影像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物可见表面纹理的恢复,重建了城市真实三维景观。
本文利用目标提取技术,根据近似点位进行房屋角点的自动定位,自动搜索同名点,然后建立一个尽可能多地包含房顶面的目标窗口,取代传统的以房角为中心的窗口进行房顶角点影像匹配,提高了房顶角点匹配的可靠性,实现了航空影像房屋三维数据的半自动量测。进而在地面与建筑物表面二维半不规则三角网和原始数字影像的基础上,实现了建筑物可见表面纹理的恢复,重建了城市真实三维景观。
1998, 23(4): 359-363.
摘要:
三维空间实体及其间拓扑关系的语义描述和形式化表达是三维GIS空间数据建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k-维流形的三维空间实体形式化描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三维空间实体的可剖分性,采用顾及维数的九元组描述框架,研究用于构成三维实体的k-单纯形(0≤k≤3)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继而研究三维实体间的拓扑空间关系。
三维空间实体及其间拓扑关系的语义描述和形式化表达是三维GIS空间数据建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k-维流形的三维空间实体形式化描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三维空间实体的可剖分性,采用顾及维数的九元组描述框架,研究用于构成三维实体的k-单纯形(0≤k≤3)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继而研究三维实体间的拓扑空间关系。
1998, 23(4): 364-369.
摘要:
讨论了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组织与处理,提出一种分布式的跨平台的地理信息组织与处理方法,并讨论了它的软件实现。最后介绍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原型,以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讨论了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组织与处理,提出一种分布式的跨平台的地理信息组织与处理方法,并讨论了它的软件实现。最后介绍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原型,以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998, 23(4): 370-373.
摘要:
讨论了影像纹理分析的分维估计原理和具体方法,提出了多波段影像纹理概念和实施方法,介绍了以所述原理进行基于分维估计的单波段和多波段影像纹理分析试验的结果。
讨论了影像纹理分析的分维估计原理和具体方法,提出了多波段影像纹理概念和实施方法,介绍了以所述原理进行基于分维估计的单波段和多波段影像纹理分析试验的结果。
1998, 23(4): 374-376.
摘要:
分析了一般数据库的查询模型,提出基于集合构造的幂集查询模型,基于数据模型的特点定义了能评价查询模型强弱的查询能力,据此讨论了幂集查询模型的能力及其特点。
分析了一般数据库的查询模型,提出基于集合构造的幂集查询模型,基于数据模型的特点定义了能评价查询模型强弱的查询能力,据此讨论了幂集查询模型的能力及其特点。
1998, 23(4): 377-382.
摘要:
从引入空间投影变换的概念入手,证明了体积之交比为一般的投影不变量,从而将其作为描述物体的度量。通过对基础矩阵进行合适的分解,导出了确定投影变换模型之齐次坐标和投影坐标的方法。提出了三维直接线性变换用于由物体的投影变换模型进行物体重建。实验分析证实了所述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从引入空间投影变换的概念入手,证明了体积之交比为一般的投影不变量,从而将其作为描述物体的度量。通过对基础矩阵进行合适的分解,导出了确定投影变换模型之齐次坐标和投影坐标的方法。提出了三维直接线性变换用于由物体的投影变换模型进行物体重建。实验分析证实了所述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1998, 23(4): 383-387.
摘要:
讨论一个摄影测量网络的三维自动重建。其中,重点讨论了无需相似性量测的多片影像匹配。该匹配算法包括了所有影像作为参考影像的连续考虑和整个网络同时匹配。本文中,三维坐标矢量只用于剔除多余候选点,对精度提高无任何贡献。本方法的精度是通过子像素的特征点提取和多片交会得到的。
讨论一个摄影测量网络的三维自动重建。其中,重点讨论了无需相似性量测的多片影像匹配。该匹配算法包括了所有影像作为参考影像的连续考虑和整个网络同时匹配。本文中,三维坐标矢量只用于剔除多余候选点,对精度提高无任何贡献。本方法的精度是通过子像素的特征点提取和多片交会得到的。
1998, 23(4): 388-393.
摘要:
在分析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主要缺陷的基础上,将语言学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数字环境下空间信息结构与表达的认识模型——空间信息的语言学模型,探讨了空间信息的语言学特征,主要是语言单位、语法及语义机制,并就其对地理信息系统各环节特别是空间信息的智能化数据处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在分析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主要缺陷的基础上,将语言学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数字环境下空间信息结构与表达的认识模型——空间信息的语言学模型,探讨了空间信息的语言学特征,主要是语言单位、语法及语义机制,并就其对地理信息系统各环节特别是空间信息的智能化数据处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1998, 23(4): 394-398.
摘要:
采用一组带GPS导航数据的实际航摄资料,通过平差计算出精度矩阵Qxx的数值,对GPS辅助光束法平差的理论精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讨论。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给出最佳区域网的大小、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等实用技术要求。此外,还探讨了GPS用于单航线航空摄影测量加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
采用一组带GPS导航数据的实际航摄资料,通过平差计算出精度矩阵Qxx的数值,对GPS辅助光束法平差的理论精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讨论。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给出最佳区域网的大小、地面控制点的布设等实用技术要求。此外,还探讨了GPS用于单航线航空摄影测量加密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